第2章 中子貴且顯(第2/2頁)

把粉筆一丟,這人到席前交令:“相公書藝天下聞名,是公認的大家,看小的這字如何?”

陳堯佐站起身來,伸著脖子卻看不清楚,從袍子裏取了個小盒出來,打開取出老花眼鏡戴上,對徐平道:“三司裏的鋪子買的,諸般都好,就是貴了些!”

說完,戴著眼鏡看地上的紙,還是沒看出什麽字來,問那老兒:“這是什麽字?”

那老兒拱手答道:“稟相公,這是個‘田’字,小的新學的堆墨書!”

聽了這話,眾人哄堂大笑。陳僥佐連連擺手:“你費了許多墨,還要什麽賞賜!快快下去!以後記著,堆墨書不是亂用墨,不要出去亂說!”

那老兒嘻嘻哈哈,拱手退下去了。

陳堯佐自創堆墨書,書法上算是自成一家。只是因為就他一家,常被拿來取笑。以前在中書的時候,石中立也曾經說學他的堆墨書,結果也是跟他開玩笑,讓他好生失望。

鬧過一陣,酒到半酣,歌舞雜戲全都退下,阿堯佐吩咐取了新鮮水果來下酒。

指著一籃紅石榴,陳堯佐對徐平道:“這是河陰石榴,為一地名產,甚是甜脆。龍圖曾在河陰縣待過不少日子,可惜當時不是季節,錯過了這美味。”

徐平知道要說正事了,拿了一個石榴起來,笑著道:“既是土產,年年都有,什麽時候吃不是一樣?多謝相公有心,了了我這樁心事。”

慢慢剝開石榴,陳堯佐問徐平:“這次龍圖任京西路漕憲,不知何事為先?”

徐平想了想,答道:“說起了河陰縣,那便就知道我幾個月前曾經探查過引洛入汴的河道。這次到京西路來,自然只等秋後,便就動工開渠。”

陳堯佐撫著胡須,擡起頭道:“若說是治河開渠,京西路何人可用?”

“治理河道,相公天下第一,滿朝文武哪個比得上?不過,相公年事已高,秋後開渠不只勞頓,更加風寒,如何敢勞相公?”

陳堯佐搖了搖頭:“如果是其他事情也就罷了,但是在我的家門口開渠,我若是不過去看著,只怕深夜難以入睡。龍圖雖然少年,但為國家立了不少功勛。老夫聽聞,除了破交趾之外,你最擅長的一是錢糧,二是修路,開溝治水……”

陳堯佐在地方的政績不少,最擅長的是兩項,一是治水,再是修路。尤其是治水在好幾個地方都做出成績來,其首創的“下薪實土法”已經成了此時最常用的修堤辦法。

引洛入汴的水道並不經過鄭州的境內,所以上前探查河道的時候徐平與陳堯佐並沒有接觸。這次到京西路出任轉運使,第一件工作就是把這條河渠開出來,不但是消除汴河沙患,也是為了開通洛陽漕路,使到京城的水路運輸不再經過黃河,可以四季通航。

依徐平的規劃,這次開河並沒有鄭州的工作,就連人員也是以清河廂軍為主,沿途幾州的民夫能少用就少用。自己掌一路錢糧,一到地方便就弄得雞飛狗跳,對以後的工作和名聲非常不好。沒想到陳僥佐盯上了這件事情,主動提了出來。

朝廷裏,陳僥佐的依靠是呂夷簡,但陳堯佐的資歷比呂夷簡更加雄厚,兩人更多是合作的關系,而不能算是呂夷簡一黨。雖然已經七十二歲,但陳堯佐自恃身體強壯,對僅僅做過參知政事心有不甘,還想著宰相的位子。要顯示自己老當益壯,自然是最好有具體的事情做,現在擺在眼前的就是引洛入汴水利工程。

徐平說的沒錯,說起水利工程,現在滿朝文武,誰敢跟陳僥佐比較?

陳省華三子,長子陳堯叟和三子陳堯咨都是狀元,只有二子陳堯佐是進士。他年輕的時候曾經見過陳摶,告訴他三子皆當將相,惟中子貴且壽。陳摶這人反正是被傳得神乎其神,他的話很多人都很在意。陳堯佐也是一樣,自己應當是兄弟三人裏最貴顯的,怎麽可能做個參知政事就到頭了呢?

看著陳堯佐,徐平有些為難。按權限他自然可以奏舉陳堯佐去主持修河的事,但這樣一個七十多歲頭發花白的老人家,做這事合適嗎?更何況河道經過的地方,還隔著一個孟州的李迪,那是比陳堯佐資歷更深的存在,兩人能不能調整好可是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