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眾人到來(第2/2頁)

等不了多久,楊告陪著幾位知州進了長官廳,徐平急忙起身敘禮。

走在最前面的是鄧州知州趙賀,徐平見了不由吃了一驚,拱手道:“諫議怎麽來得如此之早?楊副使正要帶人出城相迎,不想你們就到衙門了。”

趙賀笑著搖了搖頭:“今天諸事紛繁,在下就不勞都漕廢心了,自己趕過來,省了許多功夫。你我今後在京西路一同做事,不需要這些俗禮。”

徐平客套幾句,與他身後的汝州知州趙諴、唐州知州王贄、蔡州知州王質等人打過了招呼,讓了座,吩咐公吏上茶。

其他三州知州官位較低,不敢讓轉運使司出迎,自己趕過來也就罷了,趙賀按理來說是應該等在城外驛館的。鄧州是南陽郡、武勝軍節度,京西路治下屈指可數的幾個大蕃之一。趙賀的本官是右諫議大夫,大兩省官,位在徐平之上。

員外郎和郎中是兩省官,意思是原來唐朝時都是屬於中書和門下兩省的,官品都在五品以下。兩省五品以上的官,包括中書省的右散騎常侍、右諫議大夫、中書舍人和門下省的左散騎常侍、左諫議大夫、給事中則相應地稱為大兩省官。至於更高的兩省官,尚書和侍郎稱“六部長貳”,這個年代一般是宰執的加官,如陳堯佐便就為戶部侍郎。

徐平現在本官右司郎中,就因為下一步升為右諫議大夫是跨了一個大台階,需要苦熬資歷,遲遲升不上去。

喝過茶,聽了兩句口風,徐平才明白了趙賀的意思。他一個右諫議大夫,說起來大兩省地位很高了,但面對李迪和陳堯佐這兩位前宰執,實在拉不下臉跟他們在一起。就是後邊的安撫使李遵勖,那也是附馬,寧國軍節度使,擺譜擺得起來。

徐平心裏嘆氣,不是外戚近臣,想在官場上真正有地位,還是要到宰執才行。趙賀現在官位離著宰執們只差一步,怎麽說也是姓趙的,依然還是羞於見人。

楊告客氣兩句,便急匆匆地帶著儀仗出城迎接去了。剩下的那三位知州,朝廷裏的文武百官裏面沒幾個人的地位能壓過他們一頭,必須要禮數周到。

看看快到了中午,才把李迪、陳堯佐和李遵勖三人迎進城來,隨著李遵勖的,除了鹽鐵判官劉沆,還有一個提舉營田務的王拱辰,讓不知情的幾位知州很是納悶。

這次是京西路的集議,徐平怎麽拉了兩個朝廷裏的官員來?兩京是離得不遠,但朝廷這樣插手地方事務,地方官員本能地就感到不舒服。

等到眾人落座,李若從才姍姍來遲。雖然同處一城,但今天的地主是轉運使司,河南府也是客人,他沒等著徐平派人去迎已經不錯了。

看天時不早,徐平吩咐上茶飯,大家先隨便吃一點墊一墊肚子。這個年代沒有午飯這一頓正餐,到了中午時候只是隨便吃一點,省得下午談事情沒有精神。

用罷茶飯,公吏撤了下去,徐平道:“趁著天時尚早,我們在這裏談一談公事。等過一兩個時辰,我在後衙備了點薄酒,為諸位洗風接塵。”

衙門裏談事情,說一個時辰正事,兩個時辰吃喝,這就算是不錯的效率了。而且各位知州都是遠道而來,沒有當天就回的道理,怎麽也要談上個三五天。不但是談正事的時間足夠,還有時間到周圍遊山玩水呢。

徐平輕咳一聲:“在下初到京西路上任,按道理是要與諸監司見上一面。本該是我登門拜訪,只是現在季節到了,要修引洛入汴的漕渠,等不及,只好讓諸位到西京來。——對了,賈提刑路上遇到了一點小意外,需要明天才到,我們今天只是略講一講。”

賈昌齡是京西路的提點刑獄,路上因為一件案子有疑點,耽誤了兩天的功夫,不能在預定時間趕到。他已經提前派了人來知會,這種事情倒也不差一天。再者說了,路級監司中提刑不帶勸農使,跟日常事務便就沒有多大瓜葛,也不是非等他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