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2/2頁)

錢是用來交換商品的,那麽就要盡可能地讓它在商品經濟的循環中,而不是在社會上到處流竄。農業是商品經濟中的薄弱環節,那就應該保護起來。商品經濟是怪獸,如果沒有韁繩,又放到了它不該在的地方,會把社會咬得遍體鱗傷。

在這種沖擊中,農民的自助合作就非常重要,是保護他們的緩沖器。

說到底,這個社會還是農業社會,農民穩定了,才有社會的穩定。社會穩定了,徐平所設想的改革才能順利進行。只要因為改革措施發生一次小規模的民變,一切改革可能就此夭折。徐平是在這個世界孤獨地推行著自己的變革,容不得一點差錯。

跟陳堯佐說了一聲,徐平帶著譚虎和幾個衛士離開河灘,到了鴻溝口。

孫二郎從大石上跳下來,歡快地跑到跟前行個禮:“小的孫二郎,見過副使官人。”

徐平笑道:“我現在已經不在三司,到京西路任個轉運使,算在本路任職了。”

孫二郎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頭:“小的也聽人說過。三司鋪子裏的那個喜慶,說是新任的都漕官人就是原來的副使官人,我不信,還跟他爭了好一會呢。”

在老百姓的眼裏,官就是官,到底是個多大的官,是個管什麽的官,他們並沒有什麽明確的概念。到這個世界這麽多年了,徐平已經習慣,只是對孫二郎笑了笑,並沒有說什麽。他們能夠記得自己,就已經很不容易了,自己應該為他們做點什麽。

從門外看見旁邊的茅屋裏的擺設,徐平指了指道:“這是你們的買賣社?”

“是啊!現在我就在這裏做事,每次進貨都是我去呢!”

“好,我進去看看好不好?”

“好,好,好,我們這裏貨物可全呢!”

孫二郎一邊說著,一邊跟在前頭,領著徐平進他們的小茅屋買賣社。

周圍的村民指著徐平,議論紛紛,有人猜著徐平的來頭,有人猜他的來意。見徐平神情和藹,他們的心情放松下來,嘰嘰喳喳議論個不停。

進了買賣社,迎面先是一個大櫃台,把不大的屋子一分為二。櫃台後面是一排幾格的貨架,擺著各種貨物。貨物不多,貨架並沒有擺滿。這裏是鄉村,村民只會買日常必須買的東西,油鹽醬醋,針頭線腦,加一點哄小孩子的玩物吃食。

櫃台的盡頭,是三個大缸,最大的一個上面貼了個“酒”字,一個小的是“醋”,另一個小的是“醬”。徐平在鹽鐵司的時候,三司鋪子裏賣的早就是醬油了,不過價錢比普通的醬要貴一些,村民們自然是選擇便宜的。

看了這格局,徐平面露微笑。小鋪子跟自己前世的小賣部相差不多,看來這種小生意最方便的就是這個樣子,穿透千年的時光,也是不變。

到了櫃台前,徐平隨便看著後邊擺的各種貨物。孫二郎乖巧,從擺酒缸的另一邊櫃台下面蹭地鉆了進去,站在櫃如後剛好露出個頭來,看著徐平。

這裏自然沒有徐平要買的東西,都是從三司鋪子販來的便宜貨。而本地的土產,因為這買賣社是不以盈利為目的,自然也不會賣。

見櫃台上一本小冊子,徐平指著問孫二郎:“這是記賬的冊子?”

孫二郎使勁點了點頭:“是的,不管是誰買了什麽東西,都要記賬的!”

“記賬可要識字,你們這裏是誰記賬的?”

孫二郎使勁挺了挺胸膛:“是我,這裏的賬都是我記的!我認識幾個字,大略記得來。”

徐平笑道:“識字好,識字可以知道很多東西。賬冊我可不可以看一看?”

“官人要看,自然可以!”

徐平隨手翻開櫃台上的賬冊,臉上露出笑意。孫二郎說自己粗識幾個字,還真不是謙虛,這賬冊上的字歪歪扭扭不說,而且貨品名明顯是從貨物上照著畫下來的。

為了方便民間記賬,徐平吩咐三司鋪子,凡是批發貨物的,必須要明確用大字標明貨物名稱和數量。這賬冊上記的,明顯就是從那上面照著硬畫下來。不過人名倒都是用心寫在上面的,都是孫二李三之類,想來就是孫二郎的手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