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2/2頁)

王文一愣,怔怔地好一會不說話,最後才臉不信地道:“洛陽也不過一座城池,怎麽可能有那麽多布匹?我們高麗也有幾十萬人啊——”

黃金彪不耐煩地敲了敲桌子:“我就說你一個蠻夷眼皮子淺,幾十萬人很多嗎?開封府一兩百萬人戶呢!不說都城,就說我們邕州,那也是有幾十萬人戶,那還是邊疆之地呢!”

王文吃了一驚:“就連邕州那邊鄙之地也有幾十萬人?不要誆我!”

“都漕官人便在這裏,你問一問,當時括土為丁,有多少人?”

徐平笑著道:“這一點黃金彪沒有多說,邕州確實有幾十萬人戶的。當時括土為丁,土人就有二三十萬戶,加上幾個縣的編戶,再加上蔗糖務,還真未必比高麗的人戶少了。”

徐平在嶺南時候的邕州可比後世的南寧大市多了,幾乎相當於大半個後來的廣西。這個年代高麗那種高緯度地區適合種植的作物不多,天氣又寒冷,遠比不了邕州的人口承載能力,人口跟邕州差不多是很正常的事情。

王文有些泄氣:“好吧,高麗偏遠小邦,人戶稀少,自然不能跟中原的繁華富庶比。不過再小也有生意做,聽都漕官人的意思,莫非是嫌高麗地瘠人貧,看不上那裏的交易?”

徐平擺了擺手:“我哪有那個意思,若是真那麽想,也就不會關照處處給你方便了。我說的是,要做大生意,高麗終究還是顯得小了,能掙的財貨有限。我聽人說日本國土地比高麗多得多,人戶也多得多,生意做到那裏,才有大利息!”

王文搖了搖頭:“都漕官人不知,日本國那裏的生意不好做,他們防外人防得厲害。跟高麗通商路是因這來往貨物不多,一旦多了,想方設法把商路斷了也說不定。”

聽了此話,徐平關切地問道:“哦,真防得這麽厲害嗎?我也聽說日本國禁海商,不過也沒完全斷絕,只是讓三年通大宋海商一次,最近聽說最多的有一年去四次的。只是那裏管得太嚴,不許民間私商,海商到了那裏都要把貨物讓他們官府統一發賣。”

“都漕官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日本國的人自然是喜歡中原貨物的,如他們那裏也產絲綢,而且品相也還不錯,歷年都有賣到我們高麗的。但是官員貴人,但凡有一點身份的,都要穿中原賣過去的絲綢,就連有錢人家的侍女都要這樣才有身份。日本國產的紙我看在中原也有些名氣,不少地方還當成寶物。但他們那裏不同,筆墨紙硯都要用中原運過去的,不然就被人瞧不起。小可說這些,意思是那裏想買大宋貨物人自然是有,但是官府卻管得嚴,一旦多了,便就想方設法禁斷。大宋這裏的海商,總有人找各種借口,比如說是在海上遇了風暴,飄到日本國去,想用這種說法做交易。遇到這種商人,日本國多是不許下船,連貨物帶人一起遣送走了事。他們做生意,一旦做大了便各種猜忌。”

這些海上的事,徐平僅從這個年代中原人的口中打聽,總是了解得不清楚。實際上這個時候,大宋對日本的政治形勢都了解得不清楚,也沒有了解渠道。

聽了王文的話,徐平不由問道:“他們既然喜歡中原貨物,為何還防得這麽厲害?”

“現在的日本國,雖然也有國王,但大權卻不在國王的手裏。他們國裏有一個姓藤原的望族——官人,日本國的人都是這種姓,多是兩個字。這藤原家是外戚,一般國王的生母都是他們家的人。藤原家把持著國政,在國王幼小的時候,稱為‘攝政’,即代國王處理國事。等到國王成年,便就改任‘關白’——這‘關白’也是他們國裏的職事,實權尤重於大宋的宰相,可以說國事事無不統。所以這藤原家,往往被稱為‘攝關’,是事實上掌管日本國的,他們的國王反而只是個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