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2/2頁)

李迪道:“秦鳳路五州一府,人戶幾二十萬之數,三司屬下三人抽一,雖然超不過當地土著,但也相差不遠。徐平此去秦鳳,遷這麽多人,是要在那裏改天換地嗎?”

趙禎沉吟了一會問道:“中書以為,此請是允他還是不允他?他在章裏說,秦州孤懸隴右,朝廷在那裏沒有大軍,此次也沒有大撥禁軍調往那裏,沒有兵便就當給民。”

“那徐平章裏有沒有說,遷去這麽多人,錢糧從哪裏籌措?錢還好說,現在三司手裏最不缺的就是錢,如果還要朝廷給他運糧米,那就難辦了。”

“章裏說過,按以前所定,秦鳳路靠著川峽四路補給。徐平請調龐籍去川峽,以都轉運使之職,為秦鳳路籌措糧米物次,倒沒有說朝廷額外運送。”

這是三司曾經做出的預案,徐平把全國各地跟邊地對接了起來,一旦有戰事,錢糧物資從哪裏收集,從哪裏起運。當時他可不是說說而已,而是真地修了道路,建立了相應的機構,甚至建了儲備和轉運倉庫,一旦戰爭發生,預案便就啟動。秦鳳路對接的就是川峽四路,從黨項反叛,三司已經啟動了預案,現在川峽已經開始收集糧食了。

這是徐平做事跟其他官員不一樣的地方,李迪對此知道得很清楚,聽了趙禎的話,便點了點頭:“既然如此,他有信心把這些人養活,那朝廷何樂而不為?自古守邊,最有效的便就是移民屯田。徐平在三司建的這些公司,跟地方的百姓不同,跟軍中一樣有法度有階級,只要不缺糧,他們移往西北最又覺得路上不會出亂子。徐平有信心,便就難他便了。”

趙禎和李迪都清楚,徐平提出這些要求,必然是在三司已經安排好了,便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不發出去還容易憋出內傷來。移民實邊是朝廷想做而做不到的,徐平既然準備好了,那何不順勢而為?秦鳳路兵少也是實情,給兵不便,那就給民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