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錢糧準備

郵寄司衙門,徐平有些不耐煩,問主管郵寄司的吳遵路道:“夏尚書還沒有來?如果再不來,我看就不要等他了,我們先商量著。”

吳遵路道:“我已經派了人去催,再稍等一等,不定已經在路上了。”

話音未落,一個公吏走進來,向吳遵路施禮:“待制,夏尚書說今天身體不適,就不過來了。有什麽事情,待制跟人商量了,到時知會他就好。”

吳遵路無奈地向徐平搖了搖頭:“夏尚書既然身體不適,那只好我們商量了。”

夏竦不想去陜西,能多拖一刻就多拖一刻,被虱子咬了也是天大的病。今天商量陜西路糧米物資的初步調配,夏竦名義上作為陜西路的最高長官,怎麽能夠不到場?結果夏竦拖拖拉拉,最後竟然不來了。反正他到陜西也是混日子,其他人愛怎麽辦就怎麽辦吧。

說起來夏竦不是沒有能力的人,但心不在這上面,便就沒有辦法了。他以前在做地方官的時候,不管是管軍還是管民,做得都很出色。七年樞密副使,也中規中矩,如果直到陜西路踏踏實實地幹,未必不能做出一番功績來。但夏竦一心想做宰執,被派到陜西讓他大失所望,消極怠工起來。

夏竦不來,範雍不在京城,在場的徐平就是最大的官員。忍住心裏的火氣,徐平對幾個人道:“夏尚書不來,那我們自行商討吧,到時結果知會他就好。”

眾人落座,徐平對陜西路都轉運使張存道:“張待制管陜西路漕司,那裏地方的錢糧你去了自然知曉,現在我們先說一說那裏的系省錢物中的幾大宗。”

“首先,以前每年陜西路向兩京輸送糧粟五十萬石,前幾年停了這項漕運。但收上來的糧粟還在,如今存放在陜西路幾個大州,主要是在河中府、華州、永興軍和鳳翔府。積年下來,如今約有近二百萬石之數。西北用兵,錢糧首先就用這些,撐過這一年,下年開始其他路的糧米才會運到。永興軍路位於關中,沃土千裏,糧米不缺,不需要用到這些儲蓄,其他四路如何分配,諸位是怎麽想的?”

張存看看吳遵路,又看看主管橋道司的韓綜,對徐平道:“侍郎是怎麽打算的?”

“各路雖有大小,但都位於沿邊,不是駐有大軍就是新遷去的百姓,都要用糧。為免多了少了,我覺得不如這樣,就讓沿邊四路平分如何?”

如果是自己說了算,徐平肯定把大部分調往秦鳳路,不是因為自己在那裏,而是因為其他幾路從關內運輸方便。以洛陽為中心,向西北運糧,最先供應的就是那三路。而無論是道路還是其他的基礎設施,洛陽為中心的運輸網是其他幾條路線比不了的。但是現在陜西路分成三塊,為了防別人說三道四,就只能平分,免得到時他們自己出了問題導致糧米不夠,怪到自己頭上來。不手握大權,就只能夠跟別人這樣妥協。

張存明白徐平的意思,秦州孤懸隴山之右,最需要儲備糧草。但三位邊帥中徐平的資歷最淺,年紀最輕,就不能不受這種委屈。

想了一會,張存道:“那便這樣,轉運使司留出五十萬石作為儲備,以備不時之需,剩下的便由四路平分。不管哪路出了意外,都有這五十萬石救急,不致誤了大事。”

“好,便是如此。轉運使司手裏當有應急之糧,合情合理!”

從在邕州的時候,徐平便跟張存有合作,那個時候他還是自己的上司。這麽多年交旆下來,兩人的關系自然比別人親密,秦州真遇到了困難,他肯定會幫自己。

除了這近二百萬石的糧,陜西路還存了不少綢絹。這東西雖然不能當錢用了,但跟周圍的蕃胡貿易都還用得到,陜西沿邊,周圍幾路的集中了不少到那裏。邊路用兵,這些硬通貨比紙幣好用,按照均分的原則,也一樣分了。

這些儲存的物資,是徐平在三司的時候,為了將來對黨項用兵用到,特意在那裏儲備下來的。數年積累,數量極為可觀,基本可以支撐一年多。

說過了陜西路的的系省錢物,徐平道:“陜西路的那些錢物,大約可以支撐一年,數年積蓄,也不過如此了。除了關中,陜西地瘠民貧,委實不能搜刮太甚,不然地話,激起地方民變,不是耍處。前方用兵,最忌後方不穩,此事張待制當特別留意。”

張存點頭表示自己明白,道:“所以進入陜西的軍民,所需糧米盡量從外路運來,不可在本地搜刮。今日請吳待制和韓提舉兩人過來,也正是這個意思。”

徐平道:“先說橋道司。前兩年便就整修到陜西的道路,現在大致已經完畢。只是這些道路還沒有真正用過,一下子湧進那麽多的車輛和行人,能不能承受得住,還說不好。橋道司要派專人跟陜西路聯系,路上哪裏出了問題,哪裏擁堵,必須隨時解決。常言道軍情如火,絲毫耽擱不得,韓提舉你要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