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防秋

帥府裏,徐平閑來無事隨手翻著案上的公文和書信,看得興致盎然。

徐平在秦鳳路的軍改,雖然最終朝廷以讓他試行的方式維持了下來,但在朝野上下還是引起了許多爭論。有贊成的,有反對的,有向朝廷上書的,有給自己寫信的。觀點也是五花八門,甚至有的腦洞大開,當然也有實實在在提建議的。

數年的時間,發生了很多事,改變了很多人。

歐陽修在夷陵縣一年多,又到光化軍任職數年,最近調到了滑州任節度判官。這幾年的時光,跟他剛中進士在洛陽任職的情況是天上地下。那時候有錢惟演優待,又是在繁華的大都市,他們過得是飲宴冶遊的生活,而在這幾個地方,他是接觸最底層的親民官,真正開始由文人向官員轉變。這個年代的縣,不能跟徐平前世的縣相比,更應該被看作是鄉鎮。從縣一級的官員做起,實際上就是從最基層的鄉鎮做起,條件艱苦,接觸的也是百姓日常的民生。像歐陽修被貶去任職的夷陵縣,到那些地方上任,被很多官員稱為“赴湯蹈火”,縣城沒幾戶人家,有的時候還能見到老虎光天化日在縣城轉悠。在那裏一年多,讓他遠離了大都市的風花雪月,思想從聖賢大道慢慢轉到國計民生上來。

此次關於軍制的討論,歐陽修也參加了,實際上參與討論的主要是他們這些中下層官員。說錯了不處罰,說對了不定就得到賞識,何樂而不為呢。

歐陽修給徐平寫了一封信,盛贊他曾經在邕州以一州之力破交趾,是朝廷中難得的有實戰經驗知兵的人,反對的那些腐儒空談不足論,不用理會。然後針對現在的軍事形勢發表了一番高論,從兵、將、財用和禦戎三個方面論述。

兵要精加訓練,裁汰老弱,貴精不貴多。戰時要統一指揮,兵多為寡,分散支離,為兵法之大忌。這確實切中時弊,只是建議還流於空談,歐陽修沒有接觸過軍事實務,提的建議當然也只能是空談。最後不忘捧一下徐平,說他是帶過兵的人,自然更加清楚。

對於將主要是強調將相本無種,應該不拘泥於出身和資歷,廣選英才。

財用就沒什麽好說的了,徐平做了幾年三司使,此時正是國用充足,打仗根本就不怕錢糧缺乏。接任三司使的程琳是理財能臣,到現在為止一切都井井有條,陜西沿邊數路並沒有出現錢糧不濟的情況。歐陽修主要是誇了徐平三司使任上的功績,數了現在朝廷的財政情況,錢糧充足,此正是用兵之時。

最後的禦戎說得挺有意思。上兵伐謀,其次伐交,他認為契丹和黨項互為奧援,實際結為一體,為北部大患,所以應當各個擊破。從哪裏開始呢?兵法有雲,似遠實近,徐平在秦州貌似遠離了跟黨項交戰的主戰場,實際上正處在黨項最薄弱的腹部,看起來遠,實際上卻是最有利於向黨項進攻的地方。應當向北經略蘭、會二州,擊黨項的弱點。

徐平看完,笑著把書信放下。歐陽修雖然是書生之論,但最後的戰略分析其實是正確的,似遠實近確實是大多數人忽略了的一個問題。

鄜延、環慶兩路之所以成為了宋和黨項交戰的主戰場,是因為那兩個地方利於黨項進攻,宋是主守的一方。但是如果換過來,宋要進攻黨項的話,那裏並不合適。宋即使翻過了橫山,依然面對的是補給困難,前方多是大漠,遠離黨項的中心區。而涇原和秦鳳兩路則完全不同,一旦控制了蘭州和會州,因為有黃河,就直接面對黨項的腹心之地。

更重要的是,鄜延、環慶兩路的蕃部,主體是黨項羌,與元昊同族,爭取他們相當不容易。而涇原和秦鳳兩路則以吐蕃和蕃化的漢人為主,他們心向朝廷,只要策略得當,能夠事半功倍,比較容易地爭取過來。都是化外,蕃羌和蕃羌還不同。

歐陽修最後禦戎的分析,很受徐平欣賞,準備發給屬下看一看。

反對徐平的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剛中進士不久,任華州判官的司馬光,他主要是反對徐平改動階級法。司馬光認為禮者上下之分,軍中有階級,才能粲然有序,指揮起來如臂使指,部下兵將莫敢不從。司馬光是尊荀子的主將,雖然後來尊孟的理學派把他拉進道學,實際上他一直反對孟子。荀子的思想是法家的源頭,不管是軍中還是社會,嚴階級是一脈相承的思想。這種思想歷史上在宋後近千年是主流,後果徐平已經看到了,懶得理他。

到了現在,歐陽修和司馬光這種地位的官員對自己是什麽態度,徐平已經可以不用介意。雙方的地位相差太遠,不管是官場還是思想,都對徐平造不成任何影響。只有徐平提攜或者是打壓他們,沒有他們反過來影響徐平的道理。可惜現在王安石還沒有中進士,不然徐平一定要把他和司馬光安排到一個地方為官,讓兩人從年輕開始就好好鬥一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