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兩萬匹馬

正在與蕭胡睹說話的功夫,範仲淹、富弼和張茂實一起走了進來,向徐平見禮。

各人落座,徐平對蕭胡睹道:“駙馬,我們要議朝廷事務,你在這裏有些不妥當。帶兩瓶酒,與譚虎一起到那邊小閣裏喝,如何?”

作為戰俘,蕭胡睹還是有這種自覺,由兵士取了兩瓶好酒,謝過徐平,與譚虎一起到遠處的小閣子裏去了。他確實愛徐平帶來的家裏釀的酒,有酒喝,一切就都懶得管。

蕭胡睹離去,徐平對範仲淹道:“經略此來,不知有何事相商?”

範仲淹拱手道:“都護,我們今天議到以歲幣換馬,有些事情不能決斷,請都護指點。”

此事徐平已經報過朝廷,趙禎和兩府原則上同意。只是一再叮囑,馬的數量要仔細核算,不要讓契丹覺得大宋在難為他們,也不要吃虧。

不要吃虧這四個字大有玄機,什麽叫吃虧,什麽叫不吃虧?不是簡單一句話就能夠說清楚的。馬分數等,馬價各地不同,要什麽等級的馬,依照哪裏的價格,都有說法。

一般的軍馬都是分五等,河北路的價格就是二十二貫到二十八貫,而河東路則是十四貫到十八貫,一匹馬就差近十貫。這還是與契丹交界的地區,開封府的馬價還要再加上幾貫。而現在宋軍戰馬的最大來源地西北,等級分得更細,一共二十三等,價錢從最低八貫到最高三十五貫。而最好的蕃落貢馬,也分三等,一般的二十五貫到七十五貫,禦馬則是六十貫到一百一十貫。至於西域產馬最盛的高昌國,好馬一匹值一匹絹而已。西北的馬價最低,而最上等的價格比其他地方高出一截,是因為天下好馬均出於西北,別的地方沒有達到那裏高等級的馬匹。徐平現在騎的馬,便就是在西北值約五十貫的絕好之馬。

這還是宋朝境內的價格,契丹的價格還要再砍掉近一半,怎麽算是吃虧不吃虧?就跟絹在宋朝的價錢跟契丹境內差數倍一樣,馬匹也是如此,這還是這幾年群牧司出的合格馬匹多了的結果。有這個價差在,馬匹數量就有很多種算法了。

徐平問範仲淹:“你們議論之後,覺得歲幣不變,契丹每年向本朝輸多馬匹合適?”

範仲淹道:“自澶州之盟後,特別是近幾年,絹價跌得厲害,十萬兩銀,二十萬匹絹實值約二十萬貫。我們商量,不如依河東路價錢,每年上等馬一萬兩千匹,等次有差,則馬數不等。總之補足一萬兩千匹上等馬的價錢,兩朝大略物值相等。”

徐平搖頭:“這麽算可不對,銀和絹是按本朝的價錢,馬也是按本朝的價錢,契丹豈不是白占便宜?按照河東路的價錢,該是契丹納馬兩萬匹有余才對。”

富弼和張茂實嚇了一跳,一年兩萬匹馬,如果全都是在戰馬等級之內,則禁軍的馬就可以全由契丹提供了。哪怕二十萬騎兵,一年補入兩萬匹也勉強能夠維持。

範仲淹也有些為難:“都護,一年兩萬匹,數字委實大了上些,契丹必然不允。不是值多少錢,而是資我軍旅,禁軍有馬可騎,契丹更加不支。”

徐平笑道:“契丹人又不是傻的,這些馬能有多少騎兵堪用?如果定下來,契丹人必然滿國搜羅駑馬充數,怎麽會資我軍旅!騎兵用的馬,以後還是要靠群牧司自己來養,契丹人納來的馬,多是充廂軍和差役使用,或者役用。以後議定,也是馬入群牧司,不會直接交付軍中。這樣吧,若是馬數覺得過多,可以依著等數折算成其他牲畜,如牛、騾和駱駝之類,甚至驢、羊也可以。契丹人還覺得為難,便再折成皮毛筋羽,如何?”

宋朝有三司在那裏,什麽來了都可以折換成錢,換算成皮毛筋羽還能省路費呢。現在已經占了黨項,宋軍根本不缺馬了,契丹來的馬徐平沒打算給騎兵,而是要交給三司,特別是負責全國運貨的郵寄司。交通物流是大事,發展起來,工業才能夠擴張。

範仲淹想了想,點了點頭:“若如此,契丹當不致為難。兩萬匹馬,在他們境內值不了多少錢,必然是小於二十萬貫之數的。說起來,本朝還是讓他們。”

富弼道:“契丹窮困,這是必然之事。我們覺得錢不多,他們卻未必如此。”

幾個人商量之後,馬的數量便就定下來。向契丹使節說是三萬匹,他們答應最好,不答應就還價到兩萬匹。交割都在秋後,銀絹依然是由三司搬運到雄州交付契丹,馬匹則由契丹運到豐州,宋朝在雲內州收取。

吩咐取了烤熟的肉來,軍士給幾個人斟滿酒,徐平道:“今日大雪,且飲一杯酒去去寒氣,吃些肉暖暖肚子。難得好雪,我們且看風景。”

喝了幾杯酒,範仲淹道:“都護,還有一事需要定下來。若是議定,邊境軍隊如何布置駐防,城池防禦,築壘挖溝,俱要說明。本朝在邊境如何駐軍,都護可有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