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歲月如歌(大結局)(第5/7頁)

道德世界之外還有一個山海世界,如果為真,則山與海與這個世界對不上。人會迷失自己且不論,真地拱出一個世界來,到處天災,這種後果根本不敢想。

當然,還有另一個解釋,讓徐平既無奈,又沉重。

人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時,自然也在認識人類,適應人類。也就是說,自然同樣是有靈的。人與自然本來就是生命的兩面,在這個世界互相學習,一起成長,當最後天人合一的時候,才一切成真。在那一刻,徐平感受到了秀秀,那個小時候與自己一起看著天上的星星,憧憬著未來,說著些不著邊際的話,對自己有些好奇又親切的小女孩。那個世界本來就是一個好奇的孩子,向自己打開,只是自己的一些想法成了真。

人在探索自然,試著用一個道理來描述自然。而自然也在學人,學著怎麽做人。從哪裏學?從人的心裏去學。不管是人身之外的自然,還是人身內的靈魂,本來就包括著兩部分。這兩部分合起來,才是完整的人本身,合起來的那一塊,才是人真正的成長。

輪回、時空、科學,諸般種種,都能包容進這一個可能裏面。有這一個可能在,徐平就必須放下自己的一切雜念,凝聚世間人心。人與自然,一起成長,等到瓜熟蒂落的那一天到來。小康、大同,本來只是一個漫長的等待,從天地初生起的一個約定。

到底是不是這樣?徐平並不知道,他只能把一切思想分岐,收到最大的那一個可能裏面,留下人類最大能夠認同的共識。從這個意義上講,世界上的一切事,都是人事。人類所認識到的自然,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因為自然本來就在根據人的認識適應著人。

古書、古史、古經,真地已經很多都跟眼前的世界對不上了,無法從經史之中去確認世界的真面目,徐平也只有等待。他要給這世界八個字,清平世界,朗朗乾坤。

山海經中所記載的地名,有多種解釋,因為重名的地方太多了。不說別的,大宋與契丹重名的州郡就有不少。至於小村小鎮,小山小河,天下間就更加無數。滄海桑田,城市可以成為荒野,漁村可以成為都會,最早的山海經是記載哪裏,甚至根本記的就是另外一個世界,或者是兩個世界的交匯,已經難以確認。那就只好先放在那裏,把世間的人事做好再說其他。人心正了,世界自然就會正。

人最怕的就是口含天憲,自以為是。我認為是這樣,一定是這樣,不是這樣那也要是這樣。把經史改掉滅掉,原先的世界也就從此遠去,一切面目全非。如果,真地是人本有兩個世界,這兩個世界互相學習,互相成長,能夠虛實變幻,人心之妄害處不可想象。

前世的時候,有一部描寫這個時代的名著《水滸傳》,裏面的好漢一進酒店,動不動就要切幾斤牛肉來下酒。有專家就分析,這說明了好漢們的反抗精神。這種說法流傳非常廣,很多人都覺得講得非常好,顯示了學者的睿智。其實宋朝以後的物價並不難查到,直到徐平出生的年代,牛肉和羊肉的價格才剛剛超過了豬肉,新中國的前三十年牛肉價格也是最便宜的。道理其實簡單,禁殺耕牛,市面上能買到的牛肉多是老死病死的牛肉,味道自然不敢恭維,本來就是窮人的食物。新中國的管制力度,更加不要想有多少違法出售的牛肉,價格放開了,牛肉才能慢慢漲到作為正常肉食,與羊肉相比的程度。而以古代的生產條件和牛羊及豬的品種,豬的生產成本是高於牛和羊的,豬肉其實在歷史上絕大部分的時間段,都是一種奢侈的肉品。不要說是宋朝的生產條件,就是徐平前世,真正養中國傳統的豬品種,用傳統的飼養辦法,肉價也不會顯著低於牛羊肉,大多數時候是更高的。這並不需要查閱復雜的資料,只要有求真務實的求學精神,而不自以為是,口含天憲,黨同伐異,這個結論就擺在你的眼皮底下。在學術上求嘩眾取寵,立異以為高,結果就是把歷史改得面目全非,後人根本就搞不清從前的世界是個什麽樣子的。宋朝皇宮多用羊肉,學者說這說明了統治者的奢侈,竟成真言,假的也就成了真的。

中國白酒有獨特的生產工藝,隨便查一本教材,都會告訴你固體發酵、固體蒸餾的才是白酒工藝。工藝是道理,蒸餾用具是器,白酒是用,最簡單的理、器、用的關系,理是核心。一種獨特的工藝已經說明了最核心的部分,沒有工藝,器說明不了問題,白酒之用更加無從談起。幾乎是戳著眼眶,還會在學術界爭論不休白酒是不是從西方學來的,考古查資料研究中國人是不是學了西方的蒸餾器才發明了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