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一十八章 備戰(一)(第4/4頁)

“怎麽回事?”林夢得問道。

林縛突然下車來,秦承祖、曹子昂等人也覺得奇怪。

林縛繞到車側,彎腰看向車軸,見左右諸人都臉有疑惑,將站在後面的孫敬軒喊來問:“這滾軸終究是造出來了?”

“哈哈,聽聲音便能聽出不同來?”孫敬軒笑問道。

“大不同啊,沒有吱吱之聲,我昨天在濮塘宿夜還想起這事呢,怎能聽不出來?”林縛笑道:“下面的監司能批量制造嗎?”

“試制了一批,一枚造價十二千錢。”孫敬軒說道:“眼下只能說勉強能用。”

聽著林縛與孫敬軒對答,其他人才注意到林縛所乘車的車軸細微處確有不同。

當世已有軸承結構,只是大圈套小圈的滑動軸承,即使塗以油脂,摩擦力依舊極大,難和後世常見的滾動軸承相比。

最為普通的滾動軸承,也僅僅是在滑動軸承中間添加滾珠,就能大幅降低摩擦力。但就是小小鋼珠就難住當世的所有工匠,以崇州的制造水淮,還遠遠達不到批量制造規格統一的鋼珠的條件。

在林縛離開江寧之前,軍械監有匠師根據林縛所提的滾珠結構,建議將滾珠改為容易批量鑄造的小滾輪設計。但究竟能不能成,林縛在離開江寧之前,還沒有把握,沒有想到這次回來,孫敬軒已經將滾軸用到四輪馬車上了。

一枚造價十二千錢,還是太貴,但只要能批量制造,就是一個好的開端,隨著工藝的成熟,造價能大幅下降。

林縛早前曾手動打造過幾枚滾軸試用,用於淮東新造的四輪馬車。由於滾軸大幅降低摩擦力,部件壽命增加不說,同一乘騾馬車的載重量少說能增加一倍。雖說小滾輪結構要粗糙許多,但是能用於輜重車及床弩、蠍子弩等戰械上,只要性能提高一兩成,就是敵人難以跨越的差距。

此外,林縛經過采石時,去睦山礦場看過。礦工進洞挖礦,采掘下來的礦石要一簍一簍的背出來,由於礦洞本身就低矮,礦工要手腳並用的才能爬出來。

林縛倒不是悲天怋人,只是人駝簍裝的做法,效率極低,無法達到大幅降低礦石采掘成本的目的,更嚴重限制了礦場的產量。能批量生產滾軸,人力或畜力牽引的窄軌礦車就能輕松地造出來。

眼下眭山礦場有八個礦洞,要保證濮塘鐵場生產需要的礦石,就要投入兩三千個礦工采掘。要是來一次塌方,損失之慘重不下於一場潰敗。真要能用上窄軌礦車,礦工能減少一大半,產量還能提高許多。

礦車的概念,林縛很早就提出來,但當世舊有的滑動軸承摩擦太大,而礦車本身就要求低矮,幾乎只能用軸承當車輪,沒有滾軸就造不出合乎要求的礦車來。

林縛盯住車軸又看了片刻,畢竟套在車輪裏,看不大真切,跟孫敬軒說道:“有試制出來的樣軸,送兩件過來叫我細看一二……”

孫敬軒應好。林續文等人都笑著叫林縛莫要給這些細枝末節牽住精力。

林縛哈哈一笑:“這可不是細枝末節。滾軸能造出來,不過秋後的戰事是用不上了。要是派人去告訴傅爺,從徽州南運的物資能增加兩成,你們看他會高興成什麽樣?”

如今傅青河已經親自趕到婺源備戰,備戰所需的物資,主要從兩路運入,一路是從浙東沿錢江西進,一路是從徽州過昱嶺關南下。從徽州南下的物資,主要是從江寧周邊府縣的征購南下到寧國境內,再轉走陸路翻越昱嶺關進入浙西。前後大約有三百余裏陸路要走,對車馬的依賴極大,運力就受到限制。

之所以有一路物資,不從崇州、明州外海繞行,而要從昱嶺關南下,就是考慮要將弋江作為這一路運線上的主要中轉站。大量的物資與兵力屯駐在弋江,就是叫浙閩軍始終防備著淮東兵馬有從弋江聯合池州軍西進直接攻打江州的可能,以達到分散,牽制浙閩軍的目的。

林續文等人只是笑笑,簇擁著林縛上車進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