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7章 重建書院(下)(第3/5頁)

江南小雨,江西則是陽光高照。南昌城外,寧儒帶著一幫文士、好友、名妓約三十多人,在滕王閣中置酒暢飲。歌聲、樂器飄揚在這千古名樓中!

一名親信老仆進來,手裏拿著賈環的書信,遞給寧儒,低聲道:“老爺,京中賈學士的書信。”賈環權傾天下,他的書信,他哪裏敢耽擱,直接送過來。

“賈學士”三個字讓樓中的酒宴,暫時停止。士子、名妓們目光,都落在寧儒身上。

江西的士林,和順天府不同。順天府就是京師地界。對賈環起兵,有直觀的認識、影響。而這裏則不同。報紙上的輿論、觀點,占據著主導。

賈學士弑君,要看個人如何理解。但這在江南,江西並非一個禁忌話題。並不是一邊倒的批判。

寧儒接過書信,微微有些愣神。他無可避免的想起和賈環的舊事。第一次見面是香山腳下他的莊子裏,宛平縣新春文會。

那年賈環作為欽差陪著他回鄉。他們在九江遇到西南錢王胡熾。而賈環在寧府居住的數月時間裏,亦在士林中留下許多佳話。士林求見,名妓原為丫鬟侍奉。

有詩雲:不相菲薄不相師,公道持論我最知。一代正宗才力薄,望溪文集青松詩。

他父親亦是於那年去世。

寧儒拆開書信,聚精會神的讀起來。而後,輕輕的長嘆一開口氣,吩咐老仆道:“你回去說一聲,我不日啟程上京。叫太太幫我準備準備。”

他的仕途,在雍治朝被壓了很多年。後來與雍治皇帝和解。但此刻賈環來信,他願意去京城參加書院的落成典禮。這無關政治,只關乎交情。

……

……

金陵的方宗師、江南做官的紀鳴,閑居黃州府的蕭夢禎等人都接到邀請。

方宗師年事已高,派兒子給書院送禮。他雖為文壇宗師,但性情並不執拗。就像雍治皇帝要修書遮掩政變,他還是主編了《皇周英華》。現在,賈環弑君。但,賈環是他的學生!於此時,為帝師!

……

……

時間,就在信使們的奔走中流走。五月上旬,賈環的書信走朝廷的渠道,抵達西域中心碎葉。在此的柳逸塵收到賈環的書信。而後轉至吐火羅。

西域此時,正在全力和波斯十萬大軍交戰。新任的河中總督曾季高,初戰不利。

吐火羅,阿緩城。

深夜裏,權吐火羅總督事的龐澤在書房裏收到賈環的書信,再一次的淚灑青衫!

京中的危局,山長他們的死,賈環悍然起兵復仇,遺體下葬,書院重建。這一件件的事,他都掛念在心上。只是消息落後二十多天。他若是在京中,必定跟著賈環起事!

算算日子,山長等人於近日下葬。他無法回去。書院重建的典禮,他掛念著。不知道何時,他可以返回故裏!

……

……

五月十六日,沈陽。

盛夏時節,這座遼東布政司的省城中,幾乎看不到戰火殘余的痕跡。街面上的店鋪、行人如常。販賣貨物的商旅牽著馬隊在城中走過。

主街的德裕酒樓二層中,張四水和遼東布政司左布政使許澄、其子許英朗共飲。

三月下旬,大周車騎將軍、九門提督(正二品)張四水率五萬大軍出關,迅速的平定遼東割據。陣斬前遼東總兵祈夏。擊潰果勇營。於前日,光復沈陽。勢如破竹!

張四水麾下的兵力主要出自上十二衛。按照道理,遼東有四萬精兵,反而難打。楚王只是個被貶謫的親王,沒什麽軍事實力。但,結果恰恰相反。

在遼東已經平定的情況下,嶺南卻是打的不順。祈夏割據,不得人心。而楚王卻是雍治皇帝的嫡子!嶺南可非唐宋的蠻荒之地。如今海貿繁盛。

許澄時年四十九歲,當年謝旋所器重的翰林,何系的三大幹將,現任的遼東最高文官,左布政使。為人性情沉穩,沉默寡言。說話一語中的。

他和賈環算起來,有快五六年沒見了。賈環在京中起事,他卻被迫投靠祈夏。好在朝廷大軍迅速平叛。祈夏失敗,少不了他在後勤上做的文章。

張四水擊潰祈夏的主力後,率軍抵達沈陽,他立即率全城軍民,重回大周。

許澄拿著酒杯,和張四水示意,嘆道:“國事艱難啊!”

張四水道:“會好起來的。”沈遷和他制定的計劃是以精兵平嶺南。他在遼東是練兵。沒想到,遼東迅速平定,嶺南還在打。楚王到底是嫡子。

許英朗性情開朗,笑道:“嗨,父親,伯仁,我聽你們聊天都要憋死。喝完這杯酒,我就去京城,否則趕不上書院的落成典禮。有書信或者口信帶回去,現在都交給我吧!”

叛亂雖平,還要善後。至於,他父親曾經投敵的事,有賈環在,問題不大。頂多父親的仕途再被壓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