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新秩序

將近300年的分裂結束了,中國又重新歸於統一,但是,一如既往的,中原政權還是面臨著四面八方的少數民族政權的挑戰,比如,北方的突厥,西方的吐谷渾,以及,東北的高句麗。因此,擺在隋朝面前的,還有一個重大的歷史使命,那就是,在大中華地區重建一個嶄新的國際秩序。

從爹爹到孫子

在中國進入大一統的帝制時代以來,處理跟北部遊牧民族的關系,一直是中原政權比較頭疼的問題。以兩漢和匈奴的關系為例,似乎無論采取什麽策略,都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

西漢初年跟匈奴和親,但也沒能帶來實質性的和平,文帝時期匈奴曾經三次發動了大規模的邊境侵擾。

漢武帝時期則采用了強硬的軍事行動,從軍事角度而言,似乎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匈奴遭遇了沉重的打擊,出現了“漠南無王庭”的狀況,但從整體而言,漢武帝的窮兵黷武又將西漢經濟拖入了深淵,對此的指責,幾乎是史不絕書。

到了東漢,匈奴分裂,竇憲的“勒石燕然”,將北匈奴一舉擊潰,讓他們被迫西遷,然而,內附的南匈奴,卻在西晉末年八王之亂,中原政權陷入危機後,重新登上了歷史舞台,劉淵建立後漢,制造永嘉之亂,掀開了“五胡亂華”的序幕,造就了帝制時代中國歷史上最為漫長最為黑暗的一次大分裂。

五胡十六國的大亂鬥結束後,北魏也未能建立一個穩定的國際秩序,跟南朝的戰爭時斷時續,而北方的柔然,也若隱若現的威脅著北魏的王庭,甚至,在北魏末年出現六鎮兵亂後,北魏皇室都不得不求助於柔然來平定叛亂。

如今,這個令所有先輩撓頭的問題,重新擺在了隋文帝楊堅的面前,他又準備如何來處理跟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關系呢?

先來說說突厥吧。其實,一直到東西魏分裂,占據著大漠的,依然是柔然,而突厥,則從五世紀開始,成為了柔然的種族奴隸,稱為“鍛奴”。這種情形,一直到突厥出現了一位傳奇式的首領——土門可汗。

土門可汗成為突厥首領後,勵精圖治,大力推動東西方貿易,突厥部落的實力日漸增強,公元545年,西魏派遣使者訪問突厥部落,標志著中原政權已經開始正視這股冉冉升起的新興勢力。然而,作為突厥的老主人,柔然政權對於突厥的強勢崛起,卻還有些認識不足。

公元546年,鐵勒部落東征柔然,土門可汗在半路腰擊,大勝,收降鐵勒部五萬余戶,實力更為強盛,然後,土門可汗就向柔然帝國的首腦阿那瓌可汗請親,要求娶公主為妻。

用老眼光看人的阿那瓌可汗聞言大怒,公然辱罵突厥部為“鍛奴”(爾是我鍛奴,何敢發是言也?),堅決拒絕將公主下嫁。

土門可汗聞言大怒,誅殺使者,並遣使西魏,要求通婚;公元547年,西魏將長樂公主嫁給土門可汗。與之同時,土門可汗也和波斯的薩珊王朝遣使通好。在外交上取得突破後,公元552年,土門可汗對柔然帝國發動了致命一擊,在懷荒鎮北大破柔然,阿那瓌自殺,於是,突厥正式取代了柔然帝國在蒙古高原的地位,成為北部草原的霸主。

在土門可汗滅亡柔然後,突厥日漸強盛,而當時的中國北方,正處於北周和北齊的東西分裂時期,兩國之間爭雄逐鹿,連年交戰,而此時處於實力頂峰的突厥,自然是一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態勢。

為了對付北齊,北周自然是要好好對待北方的這位強鄰,“時與齊人交爭,戎車歲動,故連結之,以為外援”。當然,這位外援比較勢利,屬於“吃著碗裏,看著鍋裏”的類型,很不靠譜。

曾經,有一度,木杵可汗(土門可汗的兒子,第二任乙息記可汗的弟弟,名為俟斤)準備跟宇文泰結親,估計這是宇文泰主動提出的,目的是要借助突厥的力量,來對付北齊,結果,婚約還沒定下來,宇文泰就死了。後來,等到宇文邕登位時,北周方面老調重彈,宇文邕又派使者向木杵可汗請婚,目的還是一樣——幫幫忙,伐齊吧!

木杵可汗正要答應,北齊那邊慌了神了,當即也派人去跟突厥求婚,而且,聘禮下的很重,真金白銀,不含糊(賂遺甚厚),看得木杵可汗極為眼熱,當時腦子一熱,就準備把北周的使者楊薦等人執送給北齊。

這事兒呢,楊薦不知道怎麽回事就知道了,然後,他過去嚴詞質問木杵可汗:“太祖昔與可汗共敦鄰好,蠕蠕部落數千來降。太祖悉以付可汗使者,以快可汗之意。如何今日遽欲背恩忘義,獨不愧鬼神乎?”(想想當年我們太祖怎麽對待你們的?你們如今忘恩負義,不怕遭報應麽?)

木杵可汗據說是“慘然良久”,也是,這玩意理虧著呢,也不太好意思這麽厚臉皮,然後表示:“君言是也。吾意決矣,當相與共平東賊,然後送女。”(看來,木杵可汗什麽都不怕,報應還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