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滅楚與復楚(第3/9頁)

兩人認為,不管怎麽說,楚國現在仍然是天下一流大國,要真跟他們死磕到底,失敗的概率比勝利的概率要大得多。因此,只有跟蔡國和唐國聯合起來,也許還有點兒希望。

蔡國和唐國都是楚國最堅定的跟班,就是在以前晉國把楚國打得滿世界跑時,他們仍然堅定地站在楚國的立場上。可這時子常太貪,不斷地在蔡和唐兩國的老大身上搜刮。搜括得這兩個老大已經出離地憤怒了。他們曾經跑到晉國那裏,請晉國幫他們主持公道。可晉國卻不理會。

伍子胥當然知道這些情況。

於是,吳國派人去找蔡、唐兩國的領導人,提出聯合起來,打倒楚國反動統治。兩國領導人一口答應,於是形成了三國對楚的統一戰線。

三國馬上高調宣布要對楚國發兵。

子常仍然不怕,帶著大軍過去跟以吳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抗。

其實,按現在的實力看,吳、蔡、唐雖然是三個國家,但蔡唐的實力實在太單薄,根本算不上什麽。而楚是個大國,綜合實力還是很龐大的。如果他們的打法正確,多國部隊肯定沒有什麽好果子吃——以前齊桓公帶領的多國部隊比這三個國家還多幾個呢,結果也不了了之。

可關鍵的是,他們的統率是子常同志。

本來,當雙方在漢水那裏隔江對峙時,子常的機會還是有的。

那時,伍子胥和孫武把子常看得很弱智,一點兒不把這個只會打敗仗的人放在眼裏。吳軍是開著船上來的。他們把船都停在淮河那裏,然後從豫章進發,跟楚兵隔江對著幹。

楚國的司馬沈尹戌對子常說:“你帶著部隊在這裏跟他們慢慢玩。我帶著一支部隊過去把他們的船只徹底破壞掉,然後再回來堵塞他們的幾個後路。我的這些工作完成之後,你就渡過漢水,跟我一起夾擊他們。他們想不失敗都難。”

子常這時的頭腦還算靈光了一下,覺得這個辦法真是個好辦法,於是就拍板同意。

如果按照沈尹戌的這個辦法執行下去,最後誰勝誰負還真不好說。

可在老沈離開之後,那個武城黑又出場,對子常說:“吳國的戰車全是實木的,咱的戰車全是真皮蒙的。要是下起雨來,咱的軍事設備就搞不過人家了。還是趕在時間的前面打完這個戰鬥。”

那個史皇的話就更加顯得沒有素質了,他對子常說:“現在大家都很敬愛沈尹戌。如果他這一次搞定了吳國的船,又堵塞了吳兵的路,咱打了勝仗,功勞就全是他的了。所以,老大你一定要搶在他的面前把這個戰鬥打響,讓他沒有立功的機會。”

一般而言,這些話本來就很有殺傷力,再攤上子常這樣的頭腦,他哪有不聽的道理?於是,楚軍在子常的指揮下,渡過漢水,跟吳軍交鋒。從小別山一直幹到大別山,結結實實地打了三仗,但一次都沒有取得勝利。

子常的信心也全部歸零,打算還是先逃走為妙,要是再不逃走,恐怕連逃跑的機會也沒有了。

史皇說,什麽時候都可以逃跑,唯獨現在不能啊。你想想,當楚國平安的時候,你牛哄哄地當首大臣,過著全國最腐敗的生活,現在一有點兒困難你就撒腳丫子做革命的逃兵。你還能逃到哪裏去?現在老大只有跟他們再拼命一次。如果打贏了,前面的失敗就都不是失敗。

子常一聽,只得叫停逃命行動,繼續在那裏很吳兵對壘,但心裏已經裝滿了悲觀的情緒。

其實,這時楚兵的數量仍然很多。因為,當兩軍在柏舉對峙時,本來信心滿滿的闔閭還不敢跟他們直接交手。

後來,他的弟弟夫概對他說:“現在楚軍廣大指戰員都已經沒有什麽信心了,士氣早已歸零,咱們只要展開進攻,一定可以把他們全部扁死。”

可闔閭仍然不敢——從這點來看,楚國現在仍然貌似很強大。

可夫概卻不管了,他對大家說:“現在大家聽我的命令,拼命打好這一仗,明天就可以拿下郢都了。”於是,他帶著他的部下五千人直接向楚兵的陣地發動進去,直接進攻子常的隊伍。

楚兵這時已經沒有一點兒戰鬥欲望了,也不看看有多少吳兵殺過來。楚兵個個都搶著逃跑,把全軍的陣腳都弄得一片混亂,讓吳軍可以放手大規模地屠殺。

最後,楚軍大敗。子常逃到鄭國。倒是那個曾出餿主意的史皇還在帶著剩下的部隊死磕,打到最後一滴血。

闔閭看到楚兵急著狂跑,信心馬上又飽滿起來了,對部隊說:“他們狂跑,我們就狂追。”

可夫概卻反對:“老大知道那個困獸猶鬥的成語吧?野獸都還是這個樣子,何況是被打急了眼的人?如果楚軍知道他們必死無疑,肯定會回過頭來跟咱們拼命到底,那時失敗的是我們而不是他們了。所以,我們可以暫停一下追擊的步伐,讓楚兵以為,只要他們過河了就有活路了,就有希望了。後面跑過來的人看到他們的戰友都渡河過去,可以逃回家了,肯定都搶著渡河。那時他們個個只想著過河,肯定沒有一點兒戰鬥意識。於是,咱們再殺過去,想不勝利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