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商鞅變法(第4/9頁)

商鞅的工作效率是很高的,只在短短的時間裏就出台了他制定的新法規。

這哥們兒絕對是個聰明人,知道政府的信用已經嚴重透支,不管你出台什麽政策,大家都在那裏大聲質疑。於是,他想出了一個辦法,讓政府的誠信度大大提高一把。

這個辦法很簡單。

老百姓們早上起來,突然發現首都的城南立了一根木頭,木頭的邊上貼了一張蓋著政府公章的告示。

告示的內容很簡單:誰把這根木頭搬到城北去,就賞給他十金。

大家一看,這木頭沒有幾斤重啊,搬到城北那是一點兒不費力的。那時的首都並不像現在的城市這麽大,從南到北就那麽幾裏路。

大家讀完告示的反映是,有的說現在的政府官員們瘋了,有的說他們忽悠人習慣了,居然搞出這個古怪的告示來。

大家只在那裏議論政府,並沒有誰去動那根木頭。所有的人都在想,只有蠢到極點的人才去搬這根木頭。你要是搬了這根木頭,信用度已經是垃圾級的政府肯定不會給你我的,但大家就多了一個娛樂故事了。

商鞅一看,便又把一張告示貼過去。內容是在賞金上加了四十金,變成五十金。

大家還在懷疑。

最後,有一個人上去了。這哥們兒大概有事到城北,看到這個告示之後,就覺得,即使拿不到五十金,但這根木頭仍然可以當柴火燒,就當去要了一推柴回來——反正也是要到城北去,現在身上別的東西都沒有,但力氣還是有的。

於是,他把那根木頭扛了起來,一口氣跑到城北。

當時,跟在他後面的人很多。

當他來到指定地點時,商鞅已經等在那裏了。

他放下木頭時,商鞅就讓工作人員把五十金隆重地送到他的手上。

圍觀的人一看,都傻了眼。大家這時才知道,這屆政府還真講信用。

政府的誠信度提升之後,商鞅這才把他的新法新規全面公布出來。

秦孝公和商鞅對新法是很有信心的。可老百姓們一點兒信心也沒有。新法頒布了整整一年,大家天天都在抱怨這個新法實在太不方便了。普法工作做得實在太難了,但兩人仍然堅持。

商鞅知道,如果找不到一個真正讓人們明白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生動例子來當活教材,大家仍然會把他的新法當屁用,然後全國人民集體來個忽視,那他就悲哀了。

所以,必須找到一個典型案例,來說服全國人民。

典型並不難找。

而且這個典型大大超過了商鞅的預期。他本來只想找一個級別比較大的官員,把這個官員按新法處理一把。哪知,這些官員硬是很遵紀守法。最後,是太子冒泡出來。

大家一看,呵呵,商鞅,你不是說違法必究嗎?現在你追究啊。

商鞅當然要追究。

他立刻把太子案搞了出來,大聲宣布,新法之所以不能全面實施,就是因為上層人士帶頭不遵守。現在太子犯法,也應該依處理。當然,太子是咱們大秦未來的國家領導人,不能按律處罰。但可以拿他的老師來頂替。於是,將他的一名老師依法判決猛打幾個板子,在另一名老師的臉上刺字,讓大家都知道,誰犯法都是不行的。

大家一看,這個法還真必須遵守。從此,再也沒有人說,新法不方便了。

兩年之後,秦孝公說,想看看這個新法有沒有效。

他開展了一場伐魏戰爭,在元裏大敗魏兵,成績是:斬首七千級。

魏惠王確實是個傻瓜,被秦國狠狠地打了一頓之後,並沒有對秦國來個再認識,進行一次有效防犯,而是把矛頭轉向趙國,派著部隊直接包圍邯鄲。

魏國這時的國際形勢極其險惡:秦國動不動就拿他們來猛打一把,檢驗一下變法成果,楚國和齊國對他們也是虎視眈眈,只要有機會,也伸手到他們那裏摸一把。但魏惠王似乎只把趙國當成敵人,只要覺得自己有點力氣了,就去打趙國。

趙國人清醒得很,知道魏國現在已經在失道寡助的行列裏,因此,看到魏國大兵前來侵略,除了自己抵抗之外,還派人跑到楚國和齊國,請他們來幫忙。

齊楚兩國當然不是活雷鋒,你叫我幫忙,我就上來做好事。但他們知道,現在打魏國,他們有利可圖。於是,都出兵猛扁魏國。

當然,魏惠王並不是真的很傻瓜。這時他敢於向趙國派兵,而且還真的把趙國打得變成縮頭烏龜,是因為他手下有一個猛人。

龐涓。

同學等於敵人

龐涓一出現,另一個牛人也跟著出場。

孫臏。

據說,兩人本來是同窗同學,一起跟那個史上最神秘的大師鬼谷子學本領。

鬼谷子原名肯定不叫鬼谷子。據說他本來叫王禪,民間也稱他為王禪老祖,因為在那個叫鬼谷的地方隱居(這個地方跟金庸先生筆下的活死人墓有得一比),所以就自稱鬼谷子,也稱鬼谷先生。司馬遷同志把他描寫得很牛,本事很大,幾乎什麽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