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這個天下更亂了(第5/11頁)

秦昭襄王一聽,就知道這個藺相如在胡扯,贈送一塊和氏璧搞得比君主登基還要隆重。他知道,藺相如這麽胡扯,完全是想拖延時間。那好吧,看你如何拖延。於是,答應了藺相如,然後派人把藺相如送回國賓館。

藺相如是個狠角色,一看就知道秦王說的都是假話。他齋戒五天估計都做不到,更何況要把那十五座城送給趙國?他現在只想等五天之後,讓藺相如把那塊東西交到他的手上。秦昭襄王絕對是個有水平的人,上了一次當之後,絕對不會上第二次當,只要這塊和氏璧再落入他的手中,你再怎麽拼命也要不回來了——除非你有滅掉秦國的能力。

現在這個世界上,誰有這個能力?

藺相如最後一想,幹脆把這塊璧又送回趙國。他叫來隨從人員,讓他化了裝,帶著和氏璧偷偷地溜出國賓館,然後不聲不響地溜回趙國,把它交給了趙王,自己在國賓館裏享受著訪秦代表團團長的待遇,吃完又睡,睡完又吃——反正自己又不用齋戒。

五天之後,秦王真的按照事先的約定,把藺相如叫了過來,說要舉行隆重的受寶儀式。

藺相如一到現場,看到秦國的所有高管還真的都到了現場,場面布置得果然很隆重。

大家看到藺相如走了進來,但兩手空空如也,那塊璧不見了。

藺相如看到大家都在望著他,但他一點兒也不害怕——反正身上沒有了和氏璧,你們再怎麽也是輸的。於是,他對大家說:“秦國自從穆公以來,大概有二十多代領導人了。可是我評估了一下,幾乎沒有一個是講誠信的。可以說,對外秦國的誠信度幾乎為零。我怕現在秦國又欺負我們趙國,所以,我已經先派人將和氏璧送回趙國了。現在秦國是超級大國,趙國是弱小國家,如果秦國真的講誠信,派一個使者到趙國,趙國就會把那塊和氏璧乖乖地送過來。而且,憑著秦國這麽強大,即使先割十五城給趙國,趙國哪敢留著和氏璧不給秦呢?我知道,我這麽做,大王肯定會殺死我的。現在就請動手吧。”

秦國的那些大臣一聽,都臉色大變。這些年來,秦國欺負別國已成家常便飯,張儀是不管哪個國家都敢騙一下,而且是一騙再騙,一點兒不顧人家的感受。張儀的事跡一直是秦國的美談,是秦國大臣們的勵志故事。現在倒好,堂堂忽悠大國,居然被這個藺相如狠狠地騙了一把——雖然這個受騙上當沒有什麽實質性的損失,遠不如張儀騙楚國那樣,大獲利益,但終歸是受騙上當。他們都受不了,紛紛要求老大殺了這個家夥。

可是秦昭襄王卻只是笑了笑,說:“殺一個藺相如有什麽用?我們也拿不到那塊和氏璧了,反而顯得咱們沒有肚量,又嚴重損害了咱們跟趙國的外交關系。”

他下令,按照禮儀,跟藺相如完成了外交會見的手續,然後送他回國。

昭襄王雖然不快,那塊和氏璧得而復失,又丟了超級大國的面子,但他本來就不是意在和氏璧,看到藺相如的表演確實很牛,便好好地尊重了藺相如一把,讓全世界人都知道,秦國的領導層對人才是尊重的。秦國並不是以和氏璧為寶的,而是以人才為寶的。

也許很多人並不贊同我的這個觀點,但關於和氏璧的故事卻只到此為止,秦國之後並沒有再提這個事——即使後來雙方多次血拼,戰場上殺得驚天地、泣鬼神,但每次大戰都跟和氏璧無關。可見,秦王對和氏璧並不怎麽看重。他只是想通過這個東西對趙國進行一次摸底。

當然,盡管秦昭襄王很尊重藺相如,但他對趙國絕不會以禮相待。

在藺相如回到趙國當上上大夫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82年,秦國向趙國發起軍事行動,一口氣拿下兩座城池。第二年,又攻克趙國的石城。

這一年,那個魏冉又恢復了秦國相國的職務。這哥們兒是宣太後的弟弟,手下又有一大批牛人,所以手中的權力極大。以前商鞅和張儀的權力也大,但他們卻沒有自己的勢力,而且張儀主要負責的是外交。魏冉卻是內政外交軍事一把抓。這哥們兒很聰明,知道軍事將領一般都沒有好下場——你打了勝仗,對你沒有多大的意義,但你要是打了敗仗,你的腦袋就保不住了。所以,他在上位之時,就大力培養自己的死黨,而且這些鐵杆都是軍事牛人,比如白起。現在主持秦國軍事日常工作的就是白起將軍。

白起主持,跟魏冉主持沒什麽差別。

澠池之會

這些年來,除了燕國之外,幾乎每個國家都被秦國打過。不過認真算起來,被秦國打得最痛的應該是楚國。

所以,現在對秦國痛恨程度最高的應該是楚國。

楚國高層這時已經丟掉了自己的幻想,知道光憑一己之力是很難報仇的,於是也制定了個合縱的政策,派出使者動員齊國和韓國一起討伐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