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範雎入秦

到處出兵

齊燕那邊白白打了幾年戰爭,狠狠地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一把,最後燕仍然是燕、齊仍然是齊,國土面積沒有變,倒是都打了個筋疲力盡,誰也無法再崛起了,直接造成的結果是:強國打成了弱國,弱國打得更弱。

秦國一看,你們打得太好了。現在誰還是秦國的對手?可以看誰不順眼就直接打誰了。

當然,打仗並不只靠國力,只靠兵多,還是要靠牛人狠人的。否則,你一個腦力指數太低的人,帶再好的部隊、站在最牛的起點上,最後仍然會被人家翻盤,然後徹底打倒,那個騎劫就是生動的例子——有樂毅打下的基礎,只用在那裏坐等勝利時刻的到來,最後居然給田單以七千兵力打得兵敗身死。

秦國很少犯這種錯誤。

現在秦國主持軍事工作的是白起。白起不但在當時有名,就是放在中國歷史上來個縱向對比,他仍然是很牛的。可以說,白起是牛人中的牛人。

公元前278年,秦國的大良造白起帶著部隊向楚國進攻。

這一次,他攻得很猛,而楚國的應對很菜。

白起一戰就拿下了郢得,然後放火燒了夷陵。

這時,楚國的國家元首是楚襄王。這哥們兒也是個菜鳥,看到首都都被人家拿下了,只得咬著牙、忍著氣開展遷都工作,把楚國的行政中心遷到陳。

楚王很郁悶,秦王超級爽。他把白起剛剛攻占的地方設為南郡,封白起為武安君。

如果大家認為白起占了楚國的首都就消停了,那你大大地錯了。他被封為了武安君之後,又攻下巫、黔中,然後又設了黔中郡。

楚國給打了個灰頭土臉,天天提心吊膽地面對秦國的大兵,怕白起又一聲令下沖上來。雖然楚國國土面積巨大,戰略縱深天下無雙,可老是這麽給趕著四處遷都,弄得首都像個移動靶子一樣,終究不是一件好事。但楚國又拿白起沒有辦法,誰叫你沒有水平?

楚國人沒有辦法,只得罵過秦國,又恨自己太倒黴。

而這時,不光楚國倒黴,魏國也倒黴起來。

魏國的領導人魏昭王死去,那個魏安王即位。

白起覺得魏國剛剛換屆,權力重新洗牌,政局肯定不怎麽穩固,如果伸手過去拿他一兩座城,成本肯定比平時降低很多。這可是低支出、高效益之舉。而且,這時楚國各地的兵力已結集,再在楚國玩下去,花的代價太大了。現在,形勢並不十分明朗,你要是不幸身陷某場戰爭的泥潭中不能自拔,那是十分不妙的。

秦國在這方面的思路是十分清晰的。他們比誰都清楚,現在剩下的這些國家,都是大國。這些國家能混到現在,都有一定的實力,以秦國現在的實力是難以滅掉哪個國家的。所以,現在秦國的目的很簡單,就是不斷地打周邊國家的主意,只要你稍微一放松,他們就派大軍沖進來,占你一兩座城,然後把邊界線又向前推進幾裏。久而久之,他們的國土面積就會不斷擴大。所以,秦國在這個時期,基本不發動什麽規模巨大的戰爭,極力避免持久戰。如果現在仍然在楚國那裏玩,就會有陷於持久戰的可能。

白起立刻調整戰略部署,把進攻的矛頭轉向了魏國,果然輕松地拿下了兩座城。而這時楚國卻又走了一步錯棋。他們結集了十多萬部隊,本來就是要跟白起決一死戰的,可看到白起不玩了,居然站在那裏松了一口氣。然後又覺得把這麽多軍隊集中起來,總不能不做事吧?那就打江南吧。

他們還真的把長江以南大片土地弄到手了。

他們很高興。

其實他們高興得實在太早了。居然忘記了現在對他們威脅最大的是秦國。而現在秦國打完楚國又打魏國,同時結怨兩國,正是他們團結協作、同仇敵愾跟秦國死磕到底的時候。只有把秦國打軟,他們才有生存下去的空間。

可他們卻去幹了一件對他們沒有多大幫助、對秦國沒有產生一點兒威脅的事。

什麽叫做短視。這就是短視。

魏冉看到白起打得很過癮,南下楚國,想打就打,一打就贏,東向魏國也是戰無不勝,便覺得打仗真的很爽。於是,決定自己也上一次前線,體驗一下打勝仗的喜悅。

公元前275年,魏冉率兵伐魏。

魏國看到秦國第二號人物出現了,就向韓國求救。韓國這時也很幹脆,立刻派暴鳶帶兵救魏。

暴鳶的名字看起來也很暴力。可這哥們兒的仗卻打得弱爆了——一接觸就被魏冉打得大敗。

魏冉這次的戰績真不少:斬首四萬。

魏國一看,韓國都打不過魏冉了,自己再過去打,估計也是大敗的後果,於是派人拿著地圖跑到魏冉那裏,指著地圖上說,這八個城就轉讓給你們了。條件就是不要再打仗了。人民熱愛和平,我們也熱愛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