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長平之戰(第2/9頁)

虞卿說:“這個為什麽很容易。現在各國看到秦國奪取了上黨,使得國土面積又增加不少,也會派代表團去向秦國祝賀。秦王和範雎一定會借這個機會宣傳,大肆渲染,說趙王派了高級別的使者前來向秦國求和。各國看到連趙王都已經求和了,就不會再出兵援救趙國。秦國就這麽輕松地把趙國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當這個目的順利達到後,秦國就不會再熱愛和平了。”

趙王說:“我不信。別老把秦國想得那麽缺德。”

範雎就是這麽缺德。

他果然照著虞卿的那個思路施行下去了,天天公開請鄭朱吃喝賭嫖,然後在媒體上說,秦國兩國代表團都在熱情友好地舉行會談。會談取得了十分喜人的成果。

楚、魏、韓這些長期上秦國大當的國家本來看到趙國被圍攻,也怕趙國被秦國打垮,秦國的力量會更加強大,那麽趙國的今天就會成為他們的明天,所以也都做好準備,到時幫一幫趙國。現在看到趙國都這麽軟下去了,跟秦國合作得很愉快,便也放棄了這個想法。

範雎看到這個效果後,知道自己的陰謀詭計大獲成功,立刻對鄭朱翻臉,說現在我們只想打仗。當然我們也愛和平,但條件是趙國把邯鄲送給我們。

鄭朱一聽,這才知道自己被忽悠得好苦。這些天吃下去的名酒佳肴,差點全吐出來。

而趙王也很憤怒。

可這個結果是他做出來的,他能生誰的氣?他不能罵樓昌,更不能罵虞卿。

於是,他就只有恨廉頗了。

不是說你廉將軍很有水平很會打仗嗎?怎麽帶著那幾十萬部隊在那裏,除了打幾個敗仗之外,就會縮在那裏了?老子讓你帶兵過去是要打仗的,而不是讓你去那裏休養的。

三年了啊,一場仗都不打。

範雎本來還想按既定方針,先打弱國,再搞強國。但現在不得不跟趙國決戰。

當然,你可以說趙國都派出求和使者了,他可以順台階下了。但他知道,如果在軍隊沒有派出的情況下,這個和平還是可以開展下去的——說是開展下去,其實是忽悠下去。

自範雎當權這幾年來,他打了趙國,也打了韓國,讓秦國拿到了很多實惠,但這些實惠算起來也不怎麽有分量。他不敢放手大幹,主要還是怕六國被打急了,又來了個合縱。六國群毆過來,秦國還是很難受的。

所以,他想了想,楚國現在無論如何是不能動的,要動就只有動韓、趙、魏。而這三國之中,趙最為強大。要是能把趙國狠狠地打一下,不光把趙國打得痛哭連天,還能讓韓魏兩國感到疼痛。這樣一來,這三個國家就只好在自己的面前日夜發抖,說話都不敢大聲了。

這個想法讓他的大腦皮層很興奮,可是實施起來,還是有很大的難度。

首先,現在趙國的綜合國力也不弱。他們一下子就能組織幾十萬大軍開到前線,而且還有幾個牛人在那裏掌握著軍政大權。廉頗是個打仗的好手,趙勝和藺相如都是高明的政治家。要忽悠他們還真不容易。

但範雎仍然找到了他們的軟肋。

這個軟肋不在廉頗身上,也不在藺相如、趙勝的身上,而在另一個更為關鍵的人物身上。

趙王!

趙王還很年輕,他也跟很多剛上位的領導人一樣,經驗不豐富,最不情願的就是老爸留下的那些高級員工權力太大,自己施展不開手腳,所以就不怎麽理他們。

於是,在重大的事務上,他居然沒有在第一時間裏找趙勝和藺相如他們討論,卻找什麽樓昌這類人來進行決策。

那個藺相如雖然以前表現很突出,但想想,只是膽子大一點兒,敢於把自己的腦袋不當腦袋地玩一下秦王。可是一回到國內,也沒有什麽很大的作為。這時,他原來的老板死掉了,作為一個老牌政客,看到新的趙王不怎麽把他當重量級員工看,也就不敢多嘴了。

所以,這時的趙國政壇還是很不穩定的,只是趙王一個新嫩君主在獨舞。這個趙王熱衷於獨舞,但智商和手段又不上档次。自己沒水平,又相信那些沒水平的人。

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範雎就是在這樣的考量之下,決定放手與趙國一搏。

於是,長平之戰就這樣拉開。

連環計

長平之戰,發生得很偶然,連範雎都沒有想到過要打這麽一場大戰。可隨著王向趙國發動進攻,廉頗帶著大軍過來跟秦國對抗,範雎那顆腦袋就靈光一閃,決定大打一場。

範雎在做這個決定時,已經開展大量的腦力勞動,進行了一次精密的計算。

他比誰都知道,如果讓廉頗這麽死守著,秦國也許會無功而返,那時他的聲譽將大大地下跌。他無法在戰場上搞定廉頗,但可以通過趙王來搞定廉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