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1章 衛國衰敗(第3/4頁)

“眼下東軍的情況如何?”他問道。

高括抱了抱拳,回覆道:“名義上是解散了,想來那幫人也不會接受濮陽的收編……大部分的人都散了,不過其中,似夏育、孟賁等人決定追隨幼主,想親眼看著幼主長大成人,而另外一部分人,則回歸了‘衛東’,據臣猜測,大概是想為日後幼主繼位做準備吧。”說到這裏,他搖了搖頭,有感而發地說道:“衛國,怕是從此一蹶不振了。”

趙潤聽聞默然不語。

數日後,梁郡各縣的縣令向朝廷稟報,說最近有大量衛人湧入國內,其中大部分是平民,小部分則是手持利劍的衛國遊俠。

朝廷一開始並沒有引起重視,但漸漸地,各縣本地遊俠與來自衛國的遊俠為了搶地盤頻繁發生沖突,這就迫使朝廷不得不重視這個現象。

就連大梁府府正褚書禮,在不久後亦向垂拱殿上稟,說大梁近些日子的治安不穩,原因就在於有大量來自衛國的遊俠湧入大梁,這些人為了生存而搶了大梁本土遊俠的活,以至於兩幫人沖突不斷,甚至於已鬧出好幾條人命。

說實話,江湖遊俠彼此間的搶奪、廝殺,朝廷原本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畢竟蛇有蛇道、鼠有鼠道,指望這些人完全消失,這是不現實的。

因此,只要這些遊俠不給官府添麻煩,朝廷素來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鑒於朝廷的威勢,魏國本土的遊俠歷來還是比較守規矩的,就比如兩幫人搶地盤,絕不會發生在幾條主街上,他們會在某個偏僻的角落自行解決,甚至連屍體都處理掉,不給刑部增加麻煩。

畢竟,一旦窗戶紙捅破,禁衛軍是肯定要介入的,這對幾方遊俠們也沒有什麽好處。

但近段日子,由於大量的衛國遊俠湧入魏國,甚至於來到王都大梁謀生、討生活,這就難免觸犯了魏國以及大梁本土遊俠的利益,因此發生了沖突。

為何衛國遊俠大量湧入魏國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這些遊俠對衛王費徹底失望了,或者幹脆點說,對失去了衛公子瑜的魏國徹底失望了,從而導致衛國人口大量流失,流向魏國。

高括猜得沒錯,失去了公子衛瑜的衛國,注定從此一蹶不振,但從衛人的民心所向就可見一斑。

鑒於這件事,魏國朝廷久違地出現了爭執。

以刑部為代表的司法衙門表示,這些衛人、尤其是衛國遊俠的湧入,大大影響了他魏國的治安;而戶部、禮部則表示,外來人口湧入本國落戶,這不是一件好事麽?

最終,朝廷內部達成了一致的態度:接納這些來自衛國的流民,但是必須對他們有所約束,尤其是那些習慣我行我素的衛國遊俠。

數日後,朝廷令禁衛軍介入此事,十萬禁衛軍接到命令,被派往梁郡內各地,對當地的遊俠展開打壓,只要碰到街頭鬥毆的,全部先抓到牢裏關一陣子再說,至於其中個別反抗拘捕的,通通當場格殺。

遊俠勢力哪裏鬥得過禁衛軍?

一時間,遊俠勢力中風聲鶴唳,無論是魏國遊俠還是衛國遊俠,在強大的禁衛軍面前,都不得不老老實實地夾起尾巴,假裝良順百姓。

如此,一直持續到入冬,待年關相近時,朝廷下令撤回派往各地的禁衛軍,那些遊俠勢力,果然安分了許多,縱使魏國遊俠與衛國遊俠彼此間還存在有矛盾,也不敢再光天化日、光明正大地鬥毆,大多都是相約在偏僻的小巷裏解決。

在這種情況下,朝廷也就繼續他們此前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了,畢竟水至清則無魚,似遊俠這種有時類似地痞無賴的存在,無論是在什麽時代,都是很難徹底杜絕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些投奔魏國的衛國遊俠當中,很多人由於找不到謀生,也有希望加入魏國軍隊的,這讓魏國得到了不少青壯的士卒,倒還真是意外之喜。

而在此期間,趙弘潤亦曾叫青鴉眾關注衛國,他主要是想知道當初衛瑜費心費力發展起來的冶造工坊——雖然很薄弱,但至少在衛瑜的努力下,衛國的冶造技術也算是漸漸發展起來了。

然而惋惜的是,在衛瑜死後,這些冶造工坊也漸漸停工,繼而荒廢了。

“衛國徹底廢了……”

在得知此事後,趙弘潤在甘露殿內忍不住嘆了口氣。

還記得衛公子瑜在世時,衛國雖然弱小,但卻漸漸展現出興旺發展的局面,但這興旺發展的新面貌,在衛瑜不幸亡故後,一下子就消失了。

甚至於,因為這場內亂,導致衛國有很多人對衛王費徹底失望,以至於如今的衛國,竟比衛瑜出面整頓國內事務前還要弱。

在這種情況下,衛國守得住衛瑜從齊國手中奪得的東郡麽?

趙弘潤並不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