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要完(第2/2頁)

一個胖胖的馬車所的官員微笑著道:“也就是咱李莊這兒,和裕升的治下,小孩子不是讀書就是玩兒,換了別處,這天沒下雪,還不趕緊去路上拾糞,要麽就是軋草什麽的,哪能叫他們閑著。”

“可不是。”

“關鍵是饑寒交迫啊。”另一個氣質方正的官員是舉人出身,人是陜北過來的,他是籌建中的商務司的中層官員,以這個人的氣質經歷原本不適合在商務司來管理公司的諸多事宜,但這個人精於算學,原本財務局也要他,不過商務司初建,需要人才,所以把這人給要了過去。這個商務司的舉人一臉痛苦的道:“前一陣在下剛回過一次老家,慘,慘,太慘了。所見真是觸目驚心。我們晉北這裏,別處地方好歹因為和裕升的存在要好很多,收成不低,還能做些散工活計,貼補家用,陜北那裏就不行了,去年不少地方都是減收了七成,偏偏朝廷加了遼餉,地方上更是橫征暴斂,百姓已經流離失所,不少人淪為乞丐。而且恕在下直言,這樣的情形再有三五年,恐怕百姓要易子而食,到那時,距離揭竿而起就不遠了。”

眾人都很注意聽這個商務司的官員說話,宋應升也很關注,但他完全想象不到,怎麽陜北那邊會到這個人所說的這種地步。

而且據此人說,不僅是下層的百姓難以生存,小地主和普通的生員士紳,生計也十分困難。邊軍和驛卒一類的靠朝廷供養的生活也大成問題,因為朝廷把主要的財力都往遼東傾斜過去,在陜北到晉北和甘肅這些軍鎮,軍餉要麽遲發,要麽幹脆幾個月半年不發一次,軍士能有多少繼續,只能借貸生存,如果到借貸都借不到的地步時,就只能賣妻賣兒了。

陜北籍的軍司官員最後道:“榆林鎮的不少邊軍妻子,都做了‘半掩門’的生意,賣兒子換一口袋雜糧的,也不在少數啊!”

車廂裏傳來一陣嘆息聲,終於有人疑惑道:“朝廷便是這樣不理嗎?”

“遼餉要緊啊。”有人用譏誚的聲音道:“加賦是萬歷年間的事,現在說是眾正盈朝,首輔,次輔,還有都察院,六部,多半是東林黨的人,你看他們誰提出來要不征遼餉了?當初萬歷年間神宗皇帝四處征收礦稅商稅,你看東林的人是怎麽和萬歷皇帝硬頂的,現在呢?”

“遼餉征了有用才好,只怕是如我們大人所說,征的越多,越是容易征出藩鎮來。”

“我看,大明要完!”

“也不至如此。”宋應升不以為然的道:“我們江西那邊這幾年風調雨順,家裏寫信來說城裏車水馬龍,館子裏人滿為患,金銀鋪子門口停滿了馬車……陜北這幾年遭災是慘了些,不過諸君要知道大半地方還是很富足的。”

“富足?”有人反駁道:“北直,河南,山東,哪裏不是災害嚴重,河南的情形我也聽人說過,真是傷心慘毒。”

“而且不止是民間窮困,朝廷用度越發不足,軍鎮連邊軍的軍餉也發不上了,這樣下去,朝廷必定武備廢馳,不發餉械則軍鎮漸有自立離心之意,恐怕真的是要完。”

宋應升聽的滿心不是滋味,他來自江西,在明代也屬於江南一脈,文風和民間的各種風氣和江南相差不多,百姓的收入當然遠不能和江南相比,但勝在也是漁米之鄉,百姓的生活還是過的去的。

不僅是江西,還有湖廣,也就是後世的兩湖地區在大明末期是最高產的產糧區,百姓生活就算不那麽富裕,總歸還是吃的上飯。

兩廣地方,廣西要窮困些,廣州也是相當富足。

江南地方,更是富的流油,百姓就是由妻子在門口用一架紡機,就能養活一家老小,不僅生活過的下去,還能過的相當不錯。

後世一些文人筆記關於萬歷年間的記錄,都是十分追憶當時的生活,民間富足,文風鼎盛,思想鉗制的高壓消失,可以說隆萬年間的江南百姓,他們生活在一相十分富足和文明的國度裏頭,對他們來說,過去是最美好的回憶,什麽戰亂和饑荒都是遠離他們的傳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