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7章 歡騰

孫敬亭心中隱隱有些激動,甚至心態都有了微妙的變化,他努力調整自己的呼吸,使自己不要太激動。

現在他有些明白了,先秦之時那些國君大拜相國時,那些將承擔一國重任的相國們的心情了。既有激動,驕傲與自豪,當然也有惶恐和害怕。

陰陽不調,國事不順,當然是宰相的責任。因為國君已經以國事相托付,做的不好,難道怪君上?

先秦之時的諸王,強勢者會有弱勢的相國,而守成的普通君主,很容易出現非常強勢的相國。先秦之時的相國是諸卿大夫之首,是後來的三公之首,是一國之中除君王之外最有權勢的人。大拜之時,國君也要長揖,口稱以國事相托,這是何等的榮譽和責任?

哪怕是兩漢之時,丞相仍然是領著萬石俸祿的皇帝之下的第一人,一旦拜相就定然封侯,漢家的侯爵可不是容易來的,李廣那樣的將領拼搏一生,所求的不過是封侯二字,然而運道不佳,始終未能如願。

一旦拜相,則自然就會封侯,相國之尊,由此可見一斑。

孫敬亭感覺自己心潮澎湃,一時都有些難以自持。

這並不奇怪。

和記直接掌握的人口已經很多,草原上的蒙古人加起來超過五十萬丁,人口數量按一比四比五的比例,最少有二百萬人以上。

林中百姓,北邊各族,最少又是數十萬人。

草原到李莊的漢人,是和記掌控和願意跟隨和記的最少有五十萬人。

台灣那邊也有三十萬人以上了,而且在源源不斷的進行移民工作,軍司這邊希望在天啟二十年之前,台灣的人口也能破百萬。

到那時移民可以放緩一些,因為要規劃城市和修築道路,修築更大的港口和需要更多的船只,需要更繁榮的貿易線路,人口一旦破百萬,可以形成最少三到四個府,十幾個縣的格局,已經相當於內地一省了。

草原上的人口數量在南方來說只是一個大府,在北方也不夠撐起一個省的格局。大同一府差不多也有過三百萬人口,整個大明北方的人口應該是在六到八千萬左右,南方在一億以上,明末時可靠的人口分析是一億五千萬人到兩億人之間,南方的人口密度遠大於北方,而到了清初,人口陡然下降,到康熙至乾隆年間,由於南美各種作物大規模的種值,加上攤丁入畝等政策大規模實行,人口數量又是一個陡然的爆發。

“中樞和地方,都由孝征兄一總掌之了。”張瀚起身,拜揖道:“今後以大事相托,孝征兄要辛苦了。”

“我只能說漢故丞相諸葛武侯的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孫敬亭眼角泛起淚光,起身還揖,鄭重其事的承諾著。

“這時應該有畫師把這樣的場面記錄下來。”張瀚心頭卻是相當輕松,他已經大體上把和記的治國精神和中樞,地方,軍制等大事確定下來,只要有具體的方針就可以用手下這些聰明人把事情給做好。

歷史上留名的不一定就是十分出色,可能也就是機緣湊巧而已。

或者說,歷史上留名的都是相當出色的人物,但也有一些相當出色的人物並沒有遇到自己的那份機緣,孫敬亭能說不出色?叔侄倆人在靈丘做出了相當不錯的事業,但如果沒有張瀚,孫敬亭叔侄可能死在崇禎初年農民軍的進襲之中,也可能在清初的反叛中因為躲在大同而被屠殺。

包括李慎明和王長富還有梁興等人在內,他們都是不錯的人才,可能沒有那些考中進士的人才優秀,比如盧象升,洪承疇,張瀚承認這些人是最頂尖的人才,可是在他的調教之下,一些原本就很不錯的人才也在綻放著屬於他們的光芒。而他們是和記的人才,張瀚的人才,將來也注定會青史留名。

“叫銀錠畫。”張瀚興趣頗高的道:“我拜揖,你還揖,將來建個殿閣,專門掛一些這樣的畫,我希望這樣的事成為一種精神,一種象征。君上尊重真正的人才,每個君主都知道真正的人才需要尊重,並且承認天子也未必比宰相強,甚至在治國理政上,宰相比長於深宮的天子要強的多。如果我能建立起這樣一個王朝,我就會把這種精神傳遞下去。”

“文瀾必定會成功的……”孫敬亭相當期許的道。

“你就是我們的總政務官了。”張瀚興奮的道:“底下的事就看你的了。”

這時傳來激亢的銅號聲,孫敬亭有些激動的道:“看來是押解俘虜的大隊人馬到了。”

兩人相視一笑,張瀚道:“這只是一出戲,不過我們還是要唱好它。”

……

在激昂的號聲中,大片的黑乎乎的人群出現在地平線上,並且在無數面旗幟的指引下向著受降城的方向緩緩而來。

在南北兩端的遠方,無數如胡椒面般的騎著馬的牧民在遠遠的觀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