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1章 汗崩

皇太極急速的盤算,阿巴泰在內的沒有機會的兄弟向來中立,力量也小,可忽略不算。兩紅旗現在不能算,但也似乎不急急著算在反對派那邊。

正藍旗,鑲藍旗,還有自己的正白旗,杜度中立,鑲白旗不會有太明確的立場,也就是說還是自己加上兩藍旗的三旗對兩黃旗,勝算還是較大。

關鍵是湯池那邊一片混亂,肯定不會有兩黃旗的人急著糾結甲兵,自己則是和莽古爾泰聚集甲兵和諸多支持的親貴趕過去,聲勢已經完全不同。

所有人開始往湯池趕路,人心惶惶,連夜集結甲兵的動作嚇壞了大量的親貴,很多人繼承汗位無關的人原本是事不關已的態度,此時也是不可避免的牽扯了進來。

幾位名臣的後人也不可避免的參與進來,圖賴是費英東之子,還有揚古利和額亦都,何和禮等五大臣的諸多子侄也牽扯了進來。

其中不乏兩黃旗的親貴和重臣,他們的態度其實是並不反對皇太極繼位,因為現在兩黃旗的三個主子都不是合格的大汗人選,在無可選擇的前提下,為了整個八旗和後金的國運考慮,睿智英明行事大度有章法的四貝勒繼承汗位無疑是最佳選擇。

而如果出現不該有的變故,他們何去何從也是極難判斷和決擇的事情。因為懷著種種疑慮,擔心,害怕的情緒,往湯池的隊伍拖的老長,除了堅定的跟隨皇太極的一千多人之外,更多的人拉成了長長的隊伍,大多數人心存猶疑,最擔心的就是不可測的變化帶來最壞的惡果:內戰。

一旦八旗內戰,被打的匍匐在內的明軍就會有喘息的機會,四面八方的敵人會蜂擁而來。後金的國力太弱了,有限的糧食和鐵器儲備都是搶來的,戰馬原本有科爾沁的補充,現在只能依靠自己來放牧,由於國力不足,放牧戰馬增加牧群的速度十分緩慢。

一直到天聰年間,皇太極還以春季打獵導致戰馬疲瘦而治莽古爾泰這個大貝勒的罪,可想而知後金對戰馬的珍惜和重視程度了。

這還是在皇太極整合了整個蒙古的前提下,現在的後金肯定更經不起任何的損失。

不管是糧食,鐵器,還是戰馬和相應的戰略物資。

可以說,這個小部族建立的小國一旦出現內戰,等待所有人的一定是滅頂之災。

這也是後金在建立初期並沒有明確的儲君制度,其實就是部落文明的殘余,還沒有真正的封建集權制之前並沒有暴發內亂的真正原因,所有人都擔心內戰會導致滅亡,不分派系統統完蛋,這才使有實力也有野心的人能控制住自己,不使整個部族滑向深淵。

皇太極目光堅毅,身邊有了實力,加上大量的人宣布擁戴,使得他信心大增。

在皇太極身旁的莽古爾泰則是悶悶不樂的樣子,似乎是看出了自己和皇太極之間的差距有多大,導致這個三貝勒不是很開心。

往湯池只剩下很短的距離,在大隊人馬趕往湯池時,還有零星的騎兵從湯池裏出來,飛馳往太子河畔趕去。

“昨天我們從一堵墻往南,又轉回來,現在他們又往一堵墻和馬根單那邊去了。”莽古爾泰已經看到了戰爭的痕跡。

地面有大量的馬和人踩踏過的痕跡,還有一些被箭矢和火銃彈丸打落的灌木枝葉,荒蕪的田野裏被踩踏的亂七八糟,象是有大象群在裏頭嬉戲過一樣。

目光所及之處遠方的大山清楚可見了,湯池所在之處就是原本清河堡所在之地,方原裏許的清河堡已經被拆除大半,這是當年初起兵時攻擊清河堡戰事時所為。當時明副總兵鄒儲賢率萬余明軍於堡內外堅守,後金兵先消滅堡外明軍,殺戮幹凈,然後拆除城堡外墻,強行攻入,當時的遼鎮兵太弱了,一萬多人守一個裏許長的軍堡居然守不住,結果連副總兵在內的一萬多人被殺,接下來才是薩爾滸之役。

拆毀清河堡之後女真人也沒有重修的打算,他們以野戰獲勝見長,當然不會考慮在明軍過來的時候倚城而守,留著城池反而給漢人暴動反亂的機會,就象遼南的幾個衛城一樣,多半也是被拆毀了。

清河是四面環山兩面臨水的要隘之地,就這麽失去了戰略地位,在幾百年後於此定居的漢人百姓還能挖出銹爛的兵器,殘破的鐵甲,當然還有累累白骨,當年殺戮之慘,可見一斑。

除了堡城之外,還有一堵墻,馬根單,孤山,東州等諸外圍小型軍台,再有六十六個火路墩,構成了完整的防禦鏈條。

如果後金把這些軍台火路墩都利用上,可能在守備上就要嚴密許多,但他們太過自負,根本沒考慮到會被明軍突襲,皇太極目光陰沉,看著混亂的戰場遺跡,內心已經相當的後悔。

河邊更有戰鬥的痕跡,還有十幾具屍體被擺放著,明顯是被消滅的夜間突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