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9章 請教

聽了孫承宗的話,在場的人都是點頭。

這是一段公案過往,主張白杆兵守關門的就是孫承宗。

當時遼西殘敗,不僅士兵沒有戰意,損失慘重,將領也完全失去信心。比如王在晉主張盡棄關外土地,盡遷百姓於關門之內,祖大壽等遼西將門也是同意的,並且相當擁戴。哪怕寧遠等地有大量土地和利益,可是剛從廣寧戰場上敗逃回來的祖大壽等人已經嚇破了膽,連寧遠老巢也不敢要。

孫承宗趕走王在晉之後,調客兵和遼兵混編,充實關門,逐漸收復失土……

傅宗龍怕老師過於感懷,又接著道:“湖廣駐軍無足觀者,大府有千余人,州縣極少駐有兵馬,且營兵失訓,衛所崩壞無人,與北方並無區別。整個湖廣地方,若有流賊千余人就能橫行無阻了。至勛陽鎮要好一些,好的也有限……”

孫元化道:“所以奢安之亂,雲貴地方不能平,調集南方六七個省才湊了十幾萬兵,還是以四川土司兵為主,若非如此,哪得這麽順利平定。”

“北直地方,老師也是清楚,河南原本和山東都是京師班操兵的來源,現在以學生看來,地方也無兵矣。”

孫承宗頻頻點頭,他還有另外的消息渠道,所知不比傅宗龍少什麽。在南方,除了鎮雲貴的黔國公府和其掌握的兵力外,主要鎮守力量確實是靠川兵。

不管是平定雲貴還是湖廣,川兵都是主力。閩浙兩廣,靠的是福建的水師還能打,廣州就不行了,幾乎沒有什麽象樣的兵力。

川兵,水師,黔國公府,還有勛陽鎮,這幾個地方是南方的重要的戰略點,然後最終匯集到南京,南京還控制著九江和鳳陽,還有淮安,也是屏障南京的幾個重要的戰略要地。

南京不僅有操江提督,還有守備太監,帶兵部尚書銜鎮南京的文官,提調和指揮整個南方的防禦。

孫承宗還是保持著當年在中樞時的老習慣,喜歡聽各地的消息,歸納匯總下來,這樣使自己對各處的軍政事務都不是太陌生,甚至都能掌握於心。

對南方大明駐軍的各種消息,老孫頭也是向來很關注,朝廷上層和他一樣關注的當然也很多。

川兵能打,這也是朝中的共識,從當初的薩爾滸一役中就有大量川兵開始,到後來渾河一役川兵的悲壯和決絕令很多人印象極為深刻。

再有川兵守山海關,支撐住慘敗後的殘局,甚至到了崇禎年間,還有秦良玉這樣的川兵女將數次勤王,得到崇禎賜詩的獎勵。

可惜川兵就是以土司兵為主,且精銳不多,越打越少,四川經過蒙元之屠一直沒有恢復唐宋時的元氣,到了大明時也是相對窮困的地方,到張獻忠入川後折騰的也不輕,川兵抗不住流賊也沒有抗住入侵的清兵,不象在南宋時,四川一地就抗住了蒙元的主力,還在釣魚城殺傷了蒙元的大汗。

眾人進了屋子裏坐下,喝了一巡茶之後,孫承宗正色道:“孫初陽至此,是替他老師送我農政全書,老夫於今在高陽只管讀書耕田,玄扈公真是高義。”

孫元化躬身道:“老師南下之前再三囑咐,愷陽公這裏一定要早點送到。早點推行番薯,於國計民生都有大利。”

孫承宗內心深處並不是很相信新作物,每個人都有其局限性,孫承宗已經六十多歲,人生的經驗已經相對的固定和僵化。

就象番薯,進入中國也有不少年頭,房前屋後種一些是可以,耐旱,不需要精心照料,總會有些收成,但相當有限。

吃起來倒是不錯,略甜,肯定不及後世的甜,後世的番薯都是精心選育過的良種,這時候的番薯口感定然不及後世,但對從來沒機會吃一口糖的大明普通人來說,番薯也簡直可以算是水果的一種了。

正因為有這種認識,孫承宗對推廣番薯的事並不熱衷,甚至內心是很有抵觸的。但政治人物就是有這一條好處,對盟友或相對友好的關系,總是要出一份力來維持。

既然徐光啟說以新法種植為增產不少,草原上也是種了大量番薯來釀酒,孫承宗也就不介意拿幾十畝地出來試一試。孫家沒有大舉兼並高陽的土地,但幾千畝地好歹還是有的,拿幾十畝出來試種一下,然後把經過寫信告訴徐光啟,也就算完成了一件事,真真是件無所謂的小事情。

孫鉁和孫矜幾個也都到城外的莊子去看過了地方,選定了大規模種番薯的土地,鄉農對此並不是很贊同,他們就把佃農的田租按畝數減免,說定了按規定的辦法種植,收多少都歸佃農所有,這才把人心安撫下來。

這時聽到父親提起這事,幾人都是搖頭一笑,渾然不以此事為意。

孫承宗倒是接著道:“番薯篇外,尚有荒卷,於當今的情形來說較為有用。還是叫人抄上一遍,送到河南那邊給老大送過去。那邊的官員有想要的,叫他們自己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