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3章 士心

“在下離京之後,由通州一路南下,發覺糧價真是一日數漲。”錢文升最終道:“到臨清和清江浦一帶時,發覺有不少山東與河南的大糧商坐地收糧,不少糧商帶的糧根本不到臨清就被收光,年前年後,估計京師一帶的糧價會漲到叫人難以想象的地步。”

“你離京時,可有人提議多放漕糧?”

“有幾個禦史上過本,不過朝廷已經放過一次平抑,未能成功,卻是不敢隨意亂放。京中幾萬太監宮女,幾萬勛貴和文武百官,還有京營兵,加起來好幾十萬人,這些人可不贊同將漕糧放出來太多。而且還要支持薊遼和宣大鎮的軍糧,漕糧再放幾次,怕是連宣大薊遼的軍糧都不保。而且,據在下所知,京中權貴大半也跟著一起囤糧,很多大太監都在囤積,公侯勛貴和一些文官也在囤積。地方上,各鎮的鎮將亦有囤糧,在下到臨清時,見很多大戶豪紳在囤糧,所有人都感覺糧價在年前都一定會漲,所以囤糧者眾多。”

錢謙益一直很注意的聽著錢文升的話,這時忍不住苦笑道:“國朝氣運,一至如斯乎?”

“親藩宗室都在囤糧,整個北方怕就是皇上沒囤糧,但皇上有通州漕糧大倉,囤糧最多的就是他了。”

程嘉燧講了個笑話,眾人想想也是,都跟著一起笑將起來。

“皇上的囤糧要供給百萬人,也不輕松。”錢謙益沉吟著道:“向例漕糧北運在夏初抵京,所以年後可能會放幾百萬石出來平抑糧價,另外會催南漕及早北運,不過,現在談還為時尚早,就看年前。”

馬士英一臉沉郁,說道:“受之是打算等過了年再說麽?”

“不,”錢謙益一臉堅毅的道:“我的意思是,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心理,所以年上波動會很大,這是良機,我等可以將全部身家都投進去。”

在場的人都是一臉震驚,程嘉燧有些為難的道:“受之,如果沒有過硬的理由,徽商那邊怕是不會同意。”

“和記向來不行無準備之事,不打無把握之仗。”錢謙益道:“宣大殘破了,張瀚一樣退回去,為什麽?因為新皇剛登基,未有失德,未失眾望。他養望雖成,但還要時間來積澱積累,現在的這局面再演化下去,張文瀾就成了救時之主了,那時候,很多地方根本不必費力攻打,可以一鼓而下,甚至望風而降。好算計,好手腕啊。諸位要謹記,和記要的是天下,不僅僅是行商賺錢,所以這一次擡高京師和北方糧價對和記來說是一次戰事,而不僅僅是擡高糧價賺錢。如果只是想賺錢,到年前糧價差不多時就能放出去了,一樣大賺特賺。和記是最早囤糧的,我聽說張文瀾在北方草原早就囤積了過千萬石糧食,不次於通州大倉,這一次糧價擡這麽高,很多軍鎮都會受不了,但和記無所謂,自己手頭有糧,心中不慌,可以把全部身家拿出來繼續把糧價往上擡,只要有人帶頭,會有很多人拋糧,但也會有更多的人跟進,我們不趁著這時候跟進就晚了。”

錢謙益喝口茶,靜靜的道:“賺錢是小事,我常熟錢氏雖不是豪富,但也不在意這一點銀錢,學生在意的是將來。”

這個“將來”意義十分重要,說明錢氏這樣的官宦世家,錢謙益這種一甲進士出身的翰林都是打算拋棄朝廷了,這其中的含義實在是太深重了一些。

程嘉燧面色一變,抱拳道:“此事太過要緊,容在下回去和眾人商量一下再來回復。”

錢謙益點頭道:“可以,要快,而且我估計孟陽兄的族人定會同意的。”

馬士英也沉著臉道:“南都到蘇州,嘉定,和記的人活動的很厲害。他們願多出帆船出海數量,降低保險費,替松江人出布,替江西人出瓷器,他們負責運輸。我們江南的百貨,不過是生絲,棉布,瓷器,茶葉,總歸好賣的,和記都包銷了。沉船了,他們保險負責賠,我們江南商人只管在家等著數銀子就好了。那麽這樣一來,誰還願與和記為敵?現在江南各府,船運雖多,往江西湖廣一帶,車輛也多起來了,畢竟船行靠水靠風,不及他們的四輪車帶人也好,帶貨也好,該哪天到,就是哪天到,費用也不是很高。”

若是曹化淳在此,定是恍然大悟。

和記在北方的幾千輛車,據廠衛偵查,只有少量回到了北方草原之上,大量的馬車和人員消失不見了。

廠衛掘地三尺卻始終是找不到馬車和人員在哪裏,結果大量的車馬原來是在撤離計劃中,分批逐次的退到了江南!

大量的貨物和人員也到了湖廣江南,重要的連接地點是在開封,所以李國賓和劉吉先後到臨清和開封主持大計,收糧和在南方開展各種買賣,雖然不及在北方賣的多,但可以把大量的人員安置下去,南方的店就是綜合門店,不管是帳局還是保險,還是百貨,都是和記一體銷售,加上物流業也發展到了南方,和記在江南到湖廣江西,還有福建一帶已經大量的發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