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3章 士心(第2/2頁)

朝廷當然是不知道,地方官員也未必敢於上報,上報了地方上不會見諒,還有性命之憂,何苦來?

而且和記也不會公然打出和記的招牌,多半是用“興記”一類的遮掩,以大明朝廷對地方的掌控,有這麽一層遮掩,也就沒有地方官員會出來多事。

和記的出現,代表著財力和潛藏的要人命的手段,地方官除了極少數之外,首先不會關注,其次關注了也不會冒著開罪本地商民士紳的風險來多事,最終就算出現個把個膽大包天的官員,也是逃不過軍情司的威脅和最終的手段。

而現在江南一帶,幾乎到處都是和記的分號和各種人員,海事險在江南打開局面後,和記在江南早就有根基在,因為天啟皇帝的原故和記一直沒有在江南擴張,最少表面上如此,而現在和記卻是招搖過市,反而是無人能夠制約了。

經過長時間的合作,很多江南士紳也早就明白了和記的潛實力有多大。

僅從海貿來說,和記控制的地方包括台灣和澎湖,貿易線路是掌握了和日本的大半的貿易量,還有南洋諸國的貿易也有很大份額,最少從航線上來說,和記戰勝荷蘭之後也是徹底掌握了航道,福建的生絲一年好幾萬擔,全部歸和記所有,一擔生絲在福建收是一百二十兩一擔,到日本就是二百兩以上一擔,到歐洲的價格當然更高。

和記光是壟斷海上通道收稅就是已經賺取足夠多的暴利了,這一點敏銳的江南士紳和商人們都是心知肚明。

也不是沒有人想著搶這碗飯吃,就目前來說,敢這麽想的人還並不多,更不要說去著手做的人了。

“還是要再考慮一二。”馬士英也相當信服錢謙益的判斷,但他還是搖頭道:“南都風氣較蘇州常州松江這邊要保守一些,官兒多,勛貴多,坊間也是向著大明的多。還是在等等,待確定各方的人都參和記這一股時,我們再跟進也不晚。”

這兩年馬士英和錢謙益聯手與和記合作,有海事險擔保,兩人與另外三人合出十幾萬兩銀子的本錢做海貿生意,本錢大利潤也大,幾年時間兩人的身家都翻了一倍不止。

現在要眾人湊出幾十萬來幫著和記也不是為難的事,銀錢方面絕對沒有問題。馬士英也不擔心賺不到錢,相反,他深信跟著和記一定能賺到大錢。

但馬士英考慮更多的就是將來和記是不是能得天下,若和記始終不能鼎革,大明朝廷始終將和記擋在北方和南方的海上,那麽相助和記,雖然可以獲得銀錢上的收益,對自己的仕途肯定是沒有幫助的。

大明要是緩過氣來,遲早會查出與和記相關的官員和家族,象馬士英這樣買海事險的根本不能算是與和記有勾結,但與和記一起出手操控北方糧價,這等手段等於對大明打了一場經濟戰,馬士英未必懂得這個名詞,但是其中的含義他還是相當清楚的。

這就是說,如果這事參與了,就等於是真正綁在了和記的戰車之上,這後果很難預料,和記勝,未必有多大的好處,以馬士英對和記的了解,是尚實務不尚虛名,和記估計還會開科取士,因為還不能一下子斷絕讀書人的希望,但和記肯定是廣推學校,幾十年後,就是以學校培育的學生為吏,由吏再為官。

舊有體系的官員,地位就相當尷尬,所以從心底深處,馬士英並不願改換門庭。

但馬士英也不會同和記翻臉,和錢謙益一樣,他判斷和記會得天下,並且機率相當的高……這使得馬士英陷入一種難言的痛苦之中,前後左右,難以決擇。

“我今晚回南都。”馬士英沉默半晌,說道:“總要再實地去看看,再言其它。”

“也好。”錢謙益沉默片刻,雖然不以為然,還是點頭道:“再等一等也行,若和記的人來,學生便隨意說些托詞叫他們再等等。”

馬士英歉然道:“因為我要使諸位久等了。”

“無妨的。”錢謙益灑然一笑,說道:“這般大事,我料想江南各家都不會立刻答應,總要互相走動聯絡,彼此商議,最後方能下決定。事涉家族存亡絕續,怎麽可以孟浪貿然行事。”

馬士英會意,也是笑道:“程兄也是回家族商議,想必也不會一下子就有決斷。”

錢謙益道:“正是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