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朱聿鍵登位(第3/3頁)

去年,錢謙益等人想用潞王朱常淓擠掉弘光帝朱由崧,這已經不容易了,從“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這個帝系次序看,朱常淓是崇禎帝朱由檢的堂叔,叔及侄位,不合禮制,而且,朱常淓還只是萬歷帝朱翊鈞的侄子,遠不及史可法所提到的桂王朱常瀛有資格——桂王朱常瀛可是萬歷帝的親兒子呀。

不過,朱常瀛也好,朱常淓也罷,至少,都是明成祖朱棣的子孫。朱聿鍵和朱以海,實在差太遠了。

如果擁立朱聿鍵,那麽明成祖朱棣那一出轟轟烈烈的“靖難之變”算是白搞了。

黃道周也異常清楚,在這個四海鼎沸、中原板蕩的亂世,非太祖親藩不足復襄大業,但經過多番考慮,主要出於以下幾個原因,黃道周最終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朱聿鍵。

一、最有資格繼承帝位的桂藩遠在廣西桂林,現在南明的政治中心卻在東南,朱常淓、朱常潤降清以後東南局勢已亂,群龍不能無首,必須就快、就近解決繼統問題。如此,推選疏藩,乃是勢所難免。

二、唐藩封地為河南南陽,當年王莽篡國,光武帝劉秀就是在南陽起兵,力扭乾坤,再定河山,正可謂“起南陽者即復漢家之業”,而“以今揆古,易世同符”,推舉河南土地的唐藩,不但上承天意,而且也下得民心。

三、朱聿鍵所受磨難遠過於春秋霸主晉文公,而器量也不在晉文公之下,儼然中興良君的氣象。

於是,黃道周連續三次疏請唐王出任監國,在第三道疏中說:“近來聽說清軍已經逼近杭州,東南軍民鬥志渙散。賣國賊臣有屈膝之議,舉國士民有蒙面之羞。追思高皇帝昔年的艱難創業,我退一尺即失一尺土地;為中興大明、恢復舊疆計,我早一點行動即容易一點成功。必須切記國家的雄圖大業,不要拘泥於士大夫的禮節。帝位不可以久虛,帝王的命令不可以停滯。希望我唐王早入管理中樞,總攬朝政。”

朱聿鍵胸懷大志,依慣例三請三推,便爽快地答應了下來。

六月十七日,舟師行至浙江衢州,朱聿鍵在檢閱軍隊時發布了自己將親提六師“恭行天討,以光復帝室;驅逐清兵,以纘我太祖之業”的誓詞,公開接受監國重任。

閏六月初七日,朱聿鍵正式監國於福州。

隨後,鄭鴻逵提出:“不正大位,無以號召天下,且杜後起”,主張早即帝位。

侍郎李長倩等人卻認為這時候應該做的是“急出關,緩正位,示監國以無富天下之心”。

兩相權衡,朱聿鍵最終還是接受了鄭鴻逵的方案。

六月二十七日朱聿鍵宣布即皇帝位,紀元從本年七月初一日起改稱隆武元年,以福州為行在,政府名為天興府,以原福建布政使司作為行宮。

其中,封鄭芝龍為平虜侯、鄭鴻逵為定虜侯、鄭芝豹為澄濟伯、鄭彩為永勝伯,以黃道周、蔣德璟、蘇觀生、何吾騶、黃鳴俊、陳子壯、林欲楫、曾櫻、朱繼祚、傅冠等二十余人為大學士,入閣人數之多,為明朝之最。但這些大學士多為遙授,在福州者僅數人而已。此外,又任張肯堂為吏部尚書,何楷為戶部尚書,吳春枝為兵部尚書,周應期為刑部尚書,鄭瑄為工部尚書,曹學佺為太常寺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