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驕橫跋扈鄭芝龍(第2/3頁)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北京城破,南京弘光政權成立,弘光帝為了得到鄭芝龍的支持,封他為南安伯,守福建,調他的弟弟副總兵鄭鴻逵率舟師駐鎮江防守。

弟弟鄭鴻逵患有嚴重的骨質疏松症,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清軍渡江,他腳肚子抽筋,聞風而遁,導致南京迅速陷落。

不過,鄭鴻逵在逃跑途中慧眼識珠,將逃難中的隆武帝朱聿鍵擁奉入閩,算立了奇功一件。隆武帝也因此封鄭芝龍為平夷侯,封鄭鴻逵為定虜侯,稱“承天翊運定難功臣”,視他們兄弟為定策勛臣,還把鄭芝龍、鄭鴻逵的兒子都收為自己的義子,賜姓朱。

隆武帝以為自己這樣的付出,可以癡心換情深,得到鄭氏集團勢力的支持。

但鄭鴻逵卻把隆武帝的苦心當成了理所當然。

可不是嗎?你朱聿鍵不過是一個落魄失勢的窮王爺,說王爺還擡舉了你,也就不過一個逃難的難民而已,能登上九五之尊,還不是我鄭家兄弟說了算?

而且,我鄭家兄弟能捧你,也能摔你,不老實,不聽話,我還真會摔了你。

所以,鄭鴻逵對隆武帝的封賞毫不客氣,大大方方地照單全收,但對隆武帝下達的命令基本是不聽不從、置若罔聞,要不就是虛與蛇委、敷衍了事。

隆武帝原定於八月十八日的親征之舉本來和鄭鴻逵說得好好的,後來也當著文武官員的面大聲發表了宣言。

然而,這麽大的事情,鄭鴻逵卻拋之腦後,毫不放在心上。

眼看親征的日期越來越迫近了,隆武帝向他詢問出征的準備情況,他滿不在乎地以財政緊缺,軍費不繼為由,將出征之舉一句話否決了。

這讓隆武帝在百官和百姓面前丟了老大一張臉!

就算隆武帝的器量再大,也忍不住要罵娘了。

然而,罵娘歸罵娘,鄭鴻逵說什麽,隆武帝還得聽。

鄭鴻逵脅迫隆武帝入福州,隆武帝也只好遵從聽命。

現在,到了福州,隆武帝希望鄭鴻逵的兄長鄭芝龍是一個深明大義的人。

可是,鄭芝龍的跋扈和囂張比鄭鴻逵尤甚,野心也比鄭鴻逵更大。

隆武帝來了,鄭芝龍感到擁兵自重、挾天子令諸侯的機會來了,就想學習曹操,以朝廷的名義擡高自己,號召東南,以形成唯我獨尊的現狀。

隆武帝以中興大明為己任,念念不忘報仇復國,思路清晰,當然不能容忍鄭芝龍這麽胡來。

於是,君臣之間的控制與反控制的鬥爭自見面之始徐徐拉開了序幕,並且,將永無休止地進行下去。

原定於八月十八日的親征之舉不是夭折了嗎?

夭折就夭折了,可以另定時間,再來。

隆武帝鄭重其事地在鄭芝龍面前提出了來年的親征之舉。

鄭芝龍沒有明著反對,但他推出了另一個宏偉的出征計劃:用兵十萬,防守仙霞關外一百七十余處地方。另外,再募集十萬兵力,進行強化軍事訓練,靜待戰機,戰機一到,即兵分兩路,由浙江方向和江西方向出關北伐。

這一計劃,瞬間讓隆武帝石化。

現在福建的兵力也才七八萬,天知道什麽時候才能湊夠二十萬呀。

而且,要給二十萬人的軍隊供給糧餉,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過了好久,隆武帝才回過神來。

他想,現在兵荒馬亂,饑民遍地,只要有錢有糧,征兵倒不是什麽難事,而這些年來,鄭氏集團斂財無數,只要他們肯出錢,問題就可以解決。

於是,隆武帝提出,鄭氏集團可以從其外貿收入中撥一部分出來募軍。

什麽?把主意打到我的身上?門兒都沒有!

鄭芝龍迅速地呈上了自己募集糧餉的三個辦法:

一、預征稅於民,向百姓預借次年的租稅,每一石先借銀一兩。

二、征收“義餉”,派人沿門征收官紳、大戶的捐助,不交者就在他門口寫上“不義”二字。

三、賣官鬻爵,部司一級職位百兩到數百兩不等,武職的價格則定位在幾兩至幾十兩之間。

罷罷罷,為了能興復明室,也只能如此了。

隆武帝拂案而起,默認了鄭芝龍的提議。

鄭芝龍看隆武帝一臉想怒怒不起、想哭哭不出的表情,滿意地笑了。

可以想象,當鄭芝龍的三項集資政策降臨到人們頭上時,民情是如何的鼎沸,閭裏是怎樣的騷亂,而賣官鬻爵一項又是怎麽讓這個南明小政府混亂到何種地步!

隆武帝對鄭芝龍痛恨不已。

鄭芝龍卻毫不介懷,依然我行我素,該吃吃、該喝喝,該擺譜擺譜,該耍大牌就耍大牌。

他認為這個小朝廷是自己兄弟支撐起來的,用不著顧忌什麽。

就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鄭芝龍越來越不把其他文武官員放在眼裏。不久,他提出了一個嚴重違背明朝祖制的要求:在朝見排班時,自己應當排在文武諸官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