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廣州失守(第2/3頁)

不過,耿仲明、尚可喜二人因犯了清廷的“窩藏逃人法”,耿仲明驚恐之下,於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十一月自殺;尚可喜沒有自殺的勇氣,靜候清廷的處分。

在此用人之際,清廷其實並沒有打算重責二人,只是免削爵,罰銀減為四千兩,僅此而已。

耿仲明既死,清廷便改將平南、靖南二藩兵力由尚可喜負主要責任,耿仲明之子耿繼茂僅以阿思哈哈番職位統率其父舊部充當尚可喜的助手。

永歷政府方面,當年李成棟兵敗身死,其部將杜永和便暫代掌李成棟一軍的兵權。

杜永和讓自己的部將閻可義扼守梅嶺,自己率大軍返回廣州。

拿破侖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按照這一邏輯,則不想當主帥的將軍不是好將軍。

杜永和絕對是一個好將軍。

因為,他想成為李成棟一軍的主帥。

他重賄軍中諸將,讓他們替自己向朝廷請命,希望朝廷將兩廣總督的職務交付給自己。

永歷朝的廷臣都一致反對。

所謂前車之鑒,後事之師。

弘光、隆武兩朝是怎麽覆亡的?原因之一,就是朝廷沒有可以直接調遣的軍隊。

永歷政府現在也沒有直接聽命於朝廷的軍隊,如果能趁李成棟剛死,把這支軍隊攫取在自己手裏,以後很多工作的開展就順暢得多了。

所以,廷臣們都主張安排一名朝內要員去接管這支軍隊。

錢秉鐙認為:“就目前來說,我朝諸將中只有李成棟之子李元胤可堪一用。如果在李成棟死訊初至,便命令李元胤馳入李成棟軍中,代替元帥工作,而召令杜永和入朝代替李元胤的禁軍工作,即使杜永和想抗拒朝廷命令也無從抗拒李元胤行使元帥工作。李元胤此人果斷有智略,他的各位弟弟如李元泰、李建捷全都在軍中擔任要職,一個個驍健無比。李元胤到了李成棟軍中,就算軍中有將領心懷不服,李元胤也有辦法將之制服。彼時,將軍府移到南龍,駐重兵於梅嶺,清軍再精銳也不能長驅而入。”

李元胤的確是個足以托付大事的人。

李元胤,字元伯,河南南陽人,原本是儒家子弟。李成棟為盜時掠良家子,養以為子。自少年時代起,李元胤一直跟隨李成棟出生入死,但他稍讀書,知大義。

佟養甲被李成棟脅迫降明後,一直怏怏不樂,多次暗中與清廷聯絡,準備內應反攻明軍。李元胤覺察其奸,請得永歷帝手諭,設計捕殺了佟養甲及其親丁數百。

另外,明朝梧州楊大甫打仗不行,卻魚肉百姓,常常帶兵劫掠行舟,甚至殺戮往來軍使、搶奪貢物。

李元胤激於義憤,親手斬殺了楊大甫。

所以,錢秉鐙稱“元胤可用”,所言非虛。

但,廷臣均不同意。

李成棟舉旗反正,從其後來的表現看,對明室的確忠心耿耿,但,他未死之前,朝廷始終對他忌憚無比,事事均看他的臉色而行。

現在,李成棟已經死了,讓李元胤執掌其軍,豈不是又重新培養另一個對朝廷有威脅的李成棟來?

廷臣們的意見是:接管廣州總督的,必須是朝廷裏的人。

那麽,誰比較合適呢?

大家議來議去,覺得戎政侍郎劉遠生比較合適。

劉遠生和李成棟是陜西同鄉,兩人關系較好,劉遠生和李成棟軍中很多人都熟,而且,劉遠生絕對是忠於朝廷的人。

於是,永歷帝派戎政侍郎劉遠生持手敕前往廣州接管兩廣總督職務。

事實證明,這是一步臭棋。

永歷政府裏的書呆子們哪裏想得到,杜永和手裏已掌握著兩廣總督大印,早已開印視事,根本就不把劉遠生當根蔥,揮揮手,將劉遠生打發回了肇慶。

永歷朝中眾臣大眼瞪小眼,全傻了。

還能怎麽辦?

涼拌!

朝廷無可奈何,只好默認了杜永和自動繼任兩廣總督的事實。

不過,這杜永和也實在不是東西。

他原先留閻可義領兵鎮守南雄,閻可義曾於永歷三年(公元1649年)七月統兵翻越梅嶺進攻南安府(府治大余),兵敗,大、小梅嶺都被清軍占領。閻可義回南雄,驚憂而死。

杜永和想都不想,就派羅成耀去接替閻可義守南雄。

羅成耀百般拒絕,埋怨說:“爾等俱安享受用,獨苦我邪!且國公(指李成棟)屢出,未能一逞,今以我去,能又何如?”

照理說,羅成耀畏敵如虎,話都說到這個份兒上了,就不應該讓他去守南雄了,不但不要給他守,還應該把他革職開除算了,可杜永和卻不厭其煩地反復勸說,並施以重賄,硬是動員起他去赴任。

結果,羅成耀只匆匆到南雄巡察了番,便回駐於韶州,只留下中軍江起龍坐守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