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自薦戍邊,神策軍使(第2/2頁)

還有一個法子就是在洮州駐紮重兵,調個個七八萬大軍坐鎮,也能有效的防止吐蕃入寇。這也不符合實際情況,隴右關鍵的要塞是鄯州是廓州,而洮州屬於雞肋地,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將隴右的大軍調往洮州,勢必會造成鄯州、廓州的危局,是拿了芝麻棄了西瓜的不智之舉。另外從調派大軍,也要耗費大量軍事物資,加重隴右一地的行政負擔。

除了這兩個治本的辦法,其余治標之法,他們都再此之前想過試驗過,有的甚至提出了聯系嫁入吐蕃的金城公主,與吐蕃說和這愚蠢的主意。可見滿朝文武,對於洮州的情況已經黔驢技窮。

裴旻自己也沒有什麽好的法子。這兵事上的事情,不實地考察只憑紙上談兵,意義不大。

見滿朝文武一個個悶不吭聲,李隆基登時覺得只有裴旻是真心為之考慮,為了解除他的憂患,不惜放下自己的大好前程,遂然道:“裴中丞自薦,要求前往洮州,為我大唐戍邊,抵禦吐蕃。諸位愛卿可有看法?”

李隆基話音一落,登時滿朝嘩然。

這朝會之上,無人敢大聲喧嘩,但是諸多大臣,一人低語一聲,匯聚成河,聲勢也是不小。

一雙雙看著裴旻的眼睛,充滿了不可置信還有佩服。

只有穿越者才能明白裴旻的行為是多麽正確,不然就算智慧遠見如姚崇、張九齡這樣的人物,都看不出背後的利弊。只認為裴旻少年意氣,滿腔熱血,願意為國而放棄到手的大好前程。

即便姚崇再如何不待見裴旻,此時此刻也忍不住多瞧他兩眼。

這佩服歸佩服,該行動的時候,姚崇也不會含糊,他並未出馬,而是看了戶部尚書一眼。

戶部尚書會意的出班道:“裴中丞高風亮節,臣大是不如,佩服萬分。中丞智勇兼備,身懷超凡之勇,更兼決勝之謀,金城一役可見一般。由他坐鎮洮州,定讓吐蕃有來無回。”

李隆基心底哼了一聲,方才道:“朕亦覺得裴卿忠貞可靠,智勇兼備,可擔此大任。”說著,他高喝一聲道:“涼國公、禦史中丞兼任兵部侍郎、忠武將軍裴旻接旨!”

“臣接旨!”想著大事既成,裴旻心中有著小小的激動。

“涼國公、禦史中丞兼任兵部侍郎、忠武將軍裴旻,克樹勛庸,遍該韜略,居運六奇,勇不顧身;思睹金城之捷,可充洮州刺史兼任神策軍軍使,於洮州逐便屯集教練,以禦吐蕃入侵。”

“臣領旨!”裴旻高興的作揖接旨,他不但如願以償的得到了刺史之位,還兼任神策軍軍使,李隆基不但給了他地方上的軍政大權,還撥給了他一支軍隊調用。果然,對於信任之人,李隆基會給予他們足夠的權勢。只是“神策軍”是什麽玩意?

在他的記憶裏,神策軍應該是數十年後,名將哥舒翰為了抵禦吐蕃而設置的一支西北的戍邊軍隊。因為戰鬥力強悍,唐代宗將神策軍編入了禁軍行列,成為天子禁軍。涇卒之變後,唐德宗認為文武臣僚不可信賴,將神策軍的大權交給了太監。也是有此開始,太監掌握神策軍兵權,以神策軍為工具控制皇權,掌握皇帝的生、死、廢立大權。

毫不客氣的說神策軍臭名遠揚,在後世一些涉及唐朝的遊戲電視中,神策軍無不是反派人物!

現在神策軍莫名的冒出來了,自己還成了神策軍的統帥!

便在裴旻愣神的時候,李隆基接著道:“朕在此前下了一到旨意:將臨洮軍調往鄯州,並在洮州新設神策軍,管兵六千,軍馬五千,軍中兵士由剩余的長征健兒中填充。”

裴旻聞言大喜過望,那裏還管神策軍在歷史上的“臭名”!

他募得的十一萬兵士都是值得大用的兵才,較之腐化的府兵,強上不少。

李隆基將剩余的兵士撥給了他,成立神策軍,等於給了他一支根基絕佳只需經過短暫訓練便有一戰之力的精銳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