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神策天威

依照道理而言,這種護衛皇帝安全的任務,理當由天子禁軍負責。

就算不是左右龍武、羽林軍,也應該是十六衛的兵士,長安本土守兵才是正理。

哪有從邊境調兵來長安負責皇帝安危的?

萬一邊兵統帥心懷不軌,趁機挾天子以令不臣。

那豈非天下大亂?

裴旻也沒有這個心思,他還記得多年前曾給李隆基提過此事。

強烈指責中央軍存在的問題,再三懷疑天子禁軍的戰鬥力,希望李隆基能夠重視起來。

李隆基也確實重視了這方面的問題,但是李隆基采取的方法治標不治本。

中央軍疲軟的原因並非是兵,而是將!

天子禁軍的武器裝備是最好的,兵源的素質獲取途徑也是最好的,實力本應該最強才是。

可正應了一句話,獅率羊群,羊亦獅;羊率獅群,獅如羊。

現如今朝堂上的將軍就沒有幾個見過世面的,掃除了一批,又來了一批。

新來的這批人,以王毛仲為首。

王毛仲此人不能說他沒有能力,本事還是有的,就是幹不得大事。性識明悟,驍勇善騎射是他的優點,同樣的膽小懼事,囂張狂妄,目中無人是他最大的缺點。

王毛仲是李隆基的家奴,是李隆基一手提拔出來的心腹。

當年李隆基為了誅殺韋後、宗楚客、安樂公主,發動了唐隆政變,政變最關鍵的一環是王毛仲聯系的萬騎軍。

當初萬騎軍的作用,就如先天政變,裴旻控制的羽林軍一般,是決定性的一步棋,關鍵中的關鍵。

就是面對這種情況,王毛仲在政變前,一副事事旦旦的表情,一切包在我身上的模樣。然而在政變的時候,王毛仲慫了,在最關鍵的時候,他嚇的不敢出現,直接導致李隆基聯系不上萬騎軍,險些政變失敗。

這政變失敗的下場如何,根本不用去想。

面對王毛仲這種過錯,李隆基殺了王毛仲都不為過,但是李隆基沒有。對於事後三日才現身的王毛仲,李隆基非但不責,還超授他將軍爵位,未逾年,已至大將軍,成為三品大員。

如今更是輔國大將軍、左武衛大將軍、檢校內外閑廄兼知監牧使,進位特進,行太仆卿,霍國公,成為了軍方大佬。

李隆基對於自己信任的人實在太過寬容,他能夠寬恕王毛仲險些害他身死的大過,對於他其余的小過,自然不予追究。

經過當年的事件,王毛仲一系朝中將領,不敢再懈怠兵卒的練習。

這些年禁軍的實力卻有長進,不至於如當初那般,完全腐敗無能。卻也因統帥的實力有限,當不上精銳的稱號,只能出來顯白顯白,真要上了戰場,還真排不上什麽大用場。

裴旻看遍北衙龍武軍、羽林軍,以及南衙十六衛的關中兵,一支支部隊裏,只有小部分是真正合格的兵士。其余的誆騙誆騙外行倒是可以,想要瞞過內行人的眼睛,卻也太小覷天下人了。

獅王莫斯雷馬薩,十一歲上陣殺敵,有近乎三十年的從軍經驗。查士丁尼是拜占庭的地方總督,亦有四十年的軍旅生涯。至於吐蕃隆朗赤、葛邏祿的族長阿史那施為、回鶻的族長承宗又有哪一個等閑?

還有昭武九國的國王,能夠成為一國之主,在錯綜復雜的西域混跡現在,又豈是眼力遜色之輩?

除非裴旻將十六衛、龍武軍、羽林軍中小部分精英挑選出來,另外組成一支兵士,加以配合訓練,方能體現唐軍的威勢。

然而時間並不允許他如此做來,七拼八湊的兵卒匯聚起來,需要一定的時間磨合,只有一個月的時間,根本不足以做到這點。

裴旻最初的提議是湊合著用,在這方面他亦無能為力。

一支強軍的成型是需要時間,需要通過各種實戰、演習訓練,磨練成型。

裴旻就算得到李靖、蘇定方、裴行儉的承傳,也沒有本事在短短的一個月就練就一支強兵出來。

裴旻願意將就,李隆基卻不願意。

大唐的未來發展在於西方,西方的昭武九國、大食國、拜占庭、突騎施等西方國家就在一旁看著,焉能馬虎?

李隆基心底也開始後悔,沒有真正的抓一抓南北衙禁軍的戰鬥力,以至於關鍵的時候,上不得台面。

於是,李隆基自己提議將隴右神策軍調來一用。

神策軍號稱鎮邊第一軍,李隆基亦正想看看第一軍的風采。

換做別的皇帝,鐵定不會這麽幹,但是李隆基不一樣。

他的信任帶著幾分盲目,神策軍也是大唐的部隊,焉能對他這個大唐皇帝如何?

何況神策軍的統帥是裴旻,完全不用懷疑。

裴旻早有此意,只是他本人不好提出而已,當即也傳令神策軍,入長安接受訓練。

神策軍成軍至今,已有七年,經歷了洮州反擊戰,廣恩鎮誘敵戰,河西九曲地襲擾戰,收復河西九曲地之役以及平定六胡州叛亂,可謂實戰經驗豐富。自身又經過裴旻、封常清兩人的嚴苛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