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文宗的好處

全新的米糧價格公布之後,一時半刻下邊的反應還未傳達。

裴旻一邊關注著李隆基的病情,一邊處理著尚書省的事物。

隨著深入的接觸尚書省的權力,裴旻才知道尚書省的大佬真不好當。

尚書省地位不及中書省的中書令、門下省的侍中,可管理的官員,手握的實務卻是三省中最高的,六部皆在之下。

也就是說最苦最累的活由尚書省來幹,但幹了還不討好,整一個後娘養的。

裴旻入手事物也沒有想象中那麽順利,原來裴旻在廟堂上的人脈多為朋友之交,多是因為名望或者各種事情有過往來認識的。

裴旻為人豁達,待人以誠,情商很高,故而朋友不少。

身為一個邊帥,他的人脈是足夠用的。

但現在卻不一樣,身為宰相,而且還是六部之首,管轄著六部二十四司官員。

六部細分吏、戶、禮、兵、刑、工,在六部之下,又有司封、司勛、考功、度支、金部、倉部等,各自為政,處理相應的各項具體行政事務。

天下之事,大半皆在其中,故而這牽扯的利益關系錯綜復雜。

裴旻的威望威信足以讓任何人對之敬畏三分,可一旦觸及他們彼此的利益,就算不敢與之叫板,陽奉陰違什麽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裴旻不是諸葛亮,唐王朝也不是蜀漢。

蜀漢一隅之地,諸葛亮事無巨細都累的半死,而唐王朝坐擁天下,實力與蜀漢相去數十倍,再牛的人也不可能做到事無巨細。

一旦下面人不好好配合,很多事情就不好處理。

“看來需要重新開展新的交際圈,不然孤軍奮戰,實在處理不好如此繁雜的事物。”

裴旻拋開這些壓抑的心情,申請進宮去探望李隆基。

裴旻的申請高力士是通融的。

不過裴旻也沒有見到李隆基的面,而是與高力士了解了一下新的情況。

從高力士的表情裴旻也能看出一二,李隆基的情況並不好。

“劉神醫穩定了陛下的病情,讓情況不至於惡化。但他卻自詡醫術不精,無法治根。連劉神醫都無能為力,現在也只能看郡王推薦的梨老了,為何她還不到?”

裴旻道:“梨老今年也近九十,哪裏受得了快馬顛簸?別人還沒到,先將她給顛沒了,那就真的沒希望了,耐心等等吧……”

高力士惆然道:“郡王勿怪,某實在是心急了。”他緘默半會兒,說道:“昨日夜裏,陛下醒來,還問了郡王廟堂之事。某跟陛下說了,郡王為先後幹的兩件事。對於遼東的安排,陛下沒有發表看法,但是對於糧價的決斷,陛下說了三個‘好’字。還特地知會某問問郡王在朝,可有什麽阻礙,大可與之說。”

裴旻也知自己在遼東的安排,不見得就和李隆基的意思,忙道:“還勞煩內侍告之陛下,遼東的情況臣不想過於幹涉,只是要逼上一逼。只有真正滅了渤海國,才能徹底了結戰事。在下相信以張節度使的本領,是能做到的。至於阻礙什麽的,除了不了解廟堂情況,與百官略顯生疏就別無其他了。至少目前來看,幾大尚書還是很給在下面子的。”

高力士說道:“郡王這是坐擁寶山而不自知,您是什麽身份?只需表個態,某敢保證,廟堂上的半數官員都會給郡王這個顏面。”

裴旻肅然道:“請內侍賜教。”

高力士笑道:“您可是一代文宗,張說去相之後,廟堂上唯一的文宗,士林翹楚,您要是在府上以文會友,開幾場詩詞賦會,廟堂上的官員還不舔著臉兒上門?一來二往,關系不就不熟絡了?”

裴旻聽得眼睛一亮,忙道:“謝高內侍指點,在下明白了。”

裴旻看著面前的這位千古賢宦,心底想著若非他是個太監,成就絕不止如此。

此次入宮,裴旻雖未如願見到李隆基,卻也解決了自己的心頭大事。

很快裴旻意圖在府上以文會友,開幾場詩詞賦會的消息就傳遍了長安。

裴旻完全小覷了自己的人設以及潛藏的力量。

在一個由孔孟思想引導的世代,文宗的影響力是無比巨大的。

這文化水平好的人,未必就精於政治,但精於政治的人,文化水平大多不差,除了個別異類,滿朝文臣極少有不精於孔孟學說的文官。

身為廟堂官員,要找輕財的人,很容易。

古代的道德標準不是後世人可以體會的,財富可以動人心,使人墮落,卻收買不了一切。

但想要找一個不重名的人,幾乎找不到。

哪怕是清官、直臣,都重視自己的名譽,愛惜自己的羽翼。

這也是為什麽海瑞逼著自己的女兒絕食的原因。

誰能說海瑞不是好官?

海青天三個字是百姓給的,歷史上能夠當上“青天大老爺”的又有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