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秦滅燕國

公元前228年,秦軍攻下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一亡,燕國門戶洞開,秦國大軍陳兵於燕國邊境,燕國岌岌可危。燕國的太子丹曾經質秦,並遭受過秦王嬴政的冷遇,所以無論是國仇還是私恨,太子丹都要想方設法阻擋秦王嬴政的進攻。最終,太子丹謀劃了千古傳頌的荊軻刺秦事件,結果是壯士一去不復返,刺殺失敗。燕國的太子丹原本想用刺殺方式來拯救燕國,沒想到反而激怒了秦王嬴政,一年多以後燕國就被秦國消滅了。因此宋代的蘇洵在《六國論》裏就認為荊軻刺秦是禍事,這一刺殺事件加速了燕國的滅亡。那麽到底誰應該為燕國的滅亡負責呢?燕國將怎樣應對即將到來的亡國之難呢?

督亢圖中不殺人 鹹陽殿上空流血

刺殺秦王嬴政!

誰這麽大膽,敢組織這場刺殺活動呢?

燕王喜的太子丹。

秦王嬴政不是一般的人,要刺殺這麽一位國君,準備工作絕不是一兩天可以完成的。太子丹怎麽可能立即組織起這場震驚世人的刺殺呢?

燕國太子丹,從小在趙國為人質,秦王嬴政生於趙國,小時候和他還是玩伴。嬴政繼位後,太子丹就到秦國做人質了。由於秦王嬴政沒有善待他,公元前232年,燕國太子丹從秦國人質的崗位上逃歸燕國(燕太子丹者,故嘗質於趙,而秦王政生於趙,其少時與丹歡。及政立為秦王,而丹質於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歸——《史記·刺客列傳》)。

太子丹逃回燕國第三年(前230),韓國滅亡。秦軍滅韓後,接著興兵攻趙,趙國危在旦夕。

恰在此時,秦將樊於期因為得罪秦王嬴政,逃到燕國,投奔好友太子丹,太子丹接納了他。秦、燕關系因此更加緊張。

太子丹的老師鞠武知道這件事後,力主將樊於期送到匈奴,以免秦國以此為借口進攻燕國。太子丹沒有接受老師的意見,他覺得朋友落難,不應落井下石。

鞠武看見太子丹不願接受自己的意見,便向太子丹推薦田光,說:燕國有位田光先生,智謀深邃而勇敢沉著,可以與他商量(燕有田光先生,其為人智深而勇沈,可與謀)。

鞠武告訴了田光,田光登門拜訪太子,太子非常客氣地迎接田光。

太子丹對田光說,“燕秦不兩立,願先生留意也。”田光鄭重地向太子丹推薦了荊軻。分別之時,太子丹向田光說:今天談的都是國家機密,請先生千萬不要向外泄露。

田光推薦的荊軻是誰呢?

荊軻原是齊國人,後來移居衛國,到燕國後,燕人叫他荊卿。

荊軻自幼“好讀書擊劍”。“好讀書”,當然是士人,又好“擊劍”,則又是劍客。

荊軻到燕國後交了三位朋友:一位是殺狗為生的“狗屠”,一位是善於擊築的民間樂手高漸離,一位是隱士田光。田光非常器重荊軻,認為荊軻不是一個凡人。

荊軻“好讀書”而未有著述,愛劍術卻劍術不精,喜交往而結交面不廣,願從政卻求仕無門。

田光告別太子丹之後立即拜訪荊軻說:咱倆關系這麽鐵,整個燕國無人不知。太子丹告訴我,燕、秦兩國勢不兩立,希望我多多關注。我力不從心了,把你推薦給太子,你趕快到宮中拜見太子。荊軻答應了。田光又說:太子在我臨走之時說,希望我不要泄露所談之事。這是太子對我不放心。你見到太子,就說我已經死了。說完,田光就自殺了。

田光自殺,荊軻知道太子丹是要買兇,但是他仍然決定去見太子丹並最終答應其刺殺秦王的要求。荊軻與燕國並不沽親帶故,而且荊軻到了燕國之後也沒有被當局者重用,所以荊軻面對燕國的存亡完全可以袖手旁觀,那麽為什麽荊軻最終接受了這個危險的刺殺任務呢?為了完成這個任務,荊軻又做了哪些準備呢?

荊軻之所以答應刺殺秦王,緣於荊軻的兩個情結:一是從政情結,二是俠義情結。

太子丹對荊軻的到來,非常恭敬,先沉痛哀悼田光,再盛情禮遇荊軻,最後和盤托出刺殺秦王的計劃。太子丹要求荊軻完成兩項任務:

一是劫持秦王嬴政,讓他完全歸還侵占的各諸侯國的土地(劫秦王,使盡反諸侯地)。

如果劫持不成功,或者秦王不答應,就刺殺他(則不可,因而刺殺之)。從而造成秦國內亂,然後各諸侯國趁機合縱,破秦。

荊軻聽了太子丹的計劃,沉思很久,最後回答太子丹說:這可是國家的大事,我沒這個本事,恐怕不足以勝任(久之,荊軻曰:此國之大事也。臣駑下,恐不足任使)。

荊軻在田光死後已經知道太子丹讓他幹的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個任務無論成敗與否,生還希望都非常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