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後記

堅硬又脆弱的1924年

我對希特勒的興趣是從剛上大學時開始的;記得踏進大學校門讀得第一本書就是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帝國的興亡》。研究生找工作的時候還讀了《希特勒的暗堡》(從地攤上買來的)。還記得大學時有個同班同學,讀到第三年就因病退學了——因為有一次半夜起來他聲稱自己是希特勒。

在20世紀那諸多令人發指的暴行中——希特勒是走在最前面的那一位;也許正因此,歷史學家和公眾對其發跡的原因一直保持著不尋常的興趣——這既是掩卷沉思後的後見之明,也更是但願此後再也不要發生此類事件的先見之智。其原因在於一切良知之士的如下美好願望,即如果我們知曉了這種事發生的原因,我們就能在未來避免它再次發生。但歷史卻似乎並不按照人們的良好意願發展,去看看德國人自己拍的電影《浪潮》,就知道這種事運轉的邏輯:一旦有合適的土壤和氣候,歷史又會重新上演“驚人相似的一幕”。

在新出版的希特勒研究著作中,這一本確實提供了新的視角和資料。作者憑借為大眾所不熟悉的史實和流暢的文筆,以白描式的手法勾勒出希特勒在1924年的所作所為,以及德國政府(主要是巴伐利亞行政當局及司法界)、德國民眾、巴伐利亞的政治文化精英對希特勒及其行為的看法和反應。展現了希特勒,一個在政治上幾近山窮水盡的草莽之輩,在逆境中翻身而起,在幾乎就要被驅逐出境的谷底一躍為德國國家利益的代表者和政壇上的一顆耀眼巨星的傳奇歷史。1924年,希特勒的劣勢全都成了他的優勢;這一年以後,無人再能阻擋這位維也納曾經的流浪漢在德國政治舞台上呼風喚雨,直至其正式登上元首寶座,開啟20世紀人類歷史上最血腥的一幕。

莫不是在這一年,後來的德國、歐洲乃至世界的歷史底稿就已擬就?從那一年寫就的《我的奮鬥》來看,的確是這樣的。人們評論說,沒有任何一個政治家能夠將他的意圖和綱領說得如此清晰和具體,並且在其上台後又如此不折不扣地加以實施和執行。只是,彼時歐洲的大人物中沒人注意這位在啤酒館暴動的領導者的瘋人瘋語,而當他們願意靜下心來仔細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全世界卻已無法阻擋他的腳步了……

歷史是多麽不容置疑,歷史又是多麽脆弱!

我誠摯地推薦這本書,它非常值得一讀。

本書出版人

申明

201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