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四、北方兵變(第4/6頁)

3月2日袁面諭段芝貴轉知各軍隊,凡未附和兵變剽掠者,不論官弁兵丁,每名各賞銀廿兩,其後又加發禁衛軍和毅軍餉銀一月,巡警因維持地方有功,賞餉半月。馮國璋則獎賞禁衛軍兵士,每名一個戒指,上刻名譽二字。珠寶市大柵欄的富商,因為在這次變亂中未受禍害,乃備銀二千兩及酒肉等物送至毅軍軍營,以表謝意。

民間團體以紅十字會為首,集議商討救濟事項,救死扶傷,不遺余力。

北京兵變時東交民巷的使館區立即戒嚴,各國士兵荷槍實彈布防。3月2日駛北京各國公使齊集英國使館,開會商討應變步驟,有謂“中國現況和庚子年相同,已沒有能力維護秩序,各國必須自行設法”雲雲。

經過這次會議,便產生了幾項行動:

一、日本急調在煙台的軍艦前來大沽,俾溝通北京、天津、大沽及國外的電訊聯絡。各國關於軍事上的消息,皆用意大利使館的電台傳到黃村,由黃村轉大沽。

二、各國緊急抽調軍隊來京,每一國以200名為限。

三、組織國際兵團,由各使館抽調武裝人員700名,於3月6日上午10時在英領館集合,巡察北京街市,以維持北京城局勢。3月3日這天洋兵從長安街出崇文門繞外城一匝,自正陽門返回東交民巷。

迨天津、保定兵變,於是各國又紛紛派兵前往天津和保定,因之北京、天津、保定三地,外國兵車往來不絕於途。3月3日美兵到京150名,5日日本兵400名到京,英國則由北京派出武官四名領兵800前往天津,又由天津調兵30名押解子彈70余箱及其他軍用物品來北京,德國則由青島調兵百余名至京,其他各國亦日日有兵運來。保定、正定均有洋兵沿路巡邏,天津所駐洋兵甚多,尤以日本兵最多,軍糧城、北塘、山海關、開平、唐山均有外國重兵駐紮。

各國使館對於各國僑商、僑民的生命財產最為關心,變起時便致書袁世凱,請求保護洋商生命財產。北京崇文門內北至總布胡同口,以日本商業為多,3月2日起,凡日本商店均有日兵二名,荷槍守護。英使館則派專員乘車至天津各處訪問僑民。德使則派兵20名前往直隸井陘保護煤礦。外交團在給袁的公文中並質問袁是否繼續清朝所締結的各項條約。袁乃分函答復各國公使,具內容為:(一)力阻各國分別調遣軍隊來京;(二)強調京師現已平靜,此後決無意外之虞,以及自己如何盡力維持現狀;(三)力陳此次兵變決不影響國際關系,所有清朝過去所締條約均將承認與信守。

3月4日袁特派顏惠慶、富士英、曹汝霖等前往東交民巷,分赴各國使館慰問,並致謝各國軍隊協助彈壓。同時並有照會給各國使館,對此次兵變表示愧歉,並申明今後決不會再有意外,若萬一有變,損失外人財產,均由袁負責賠償一切損失。此外並派趙秉鈞、姜桂題、烏珍、曹錕、王占元等剴切曉諭部下,對於洋兵入京不可敵視,應互相友愛。更電民政部出示曉諭商民,勿相驚憂。

袁世凱於4月6日發表告各軍書,情文並茂,特抄錄於下:

“本大總統自小站創練陸軍以來,先後統兵近廿年,凡所以遇待我軍人者,無不以誠悃相孚,恩義相結,有功必賞,有勞必錄,有過必教,有罪必懲,秉大公之心,行至信之法,如家人肉骨之相愛,如師長子弟之相規,其在本部下由士卒擢升統將者,頗不乏人,而各將士等相從多年,亦皆聽我指揮,遵我約束。且不獨我陸軍為然,即我巡防各軍亦莫不同隸範圍,共遵號令,是以同胞之中鹹重氣誼,薄海之內蔚起聲名。至於武衛左軍創始於宋忠勤,飽經戰陣,懋著勤勞,迄今五十余年,人皆推為勁旅。此皆無俟本大總統之贅言,亦我各軍同人所自喻而並堪其喻者也。近數年來本大總統養疴家園,無志問世,四方多難,迫我出山,督師於餉械兩絀之秋,受任於國事阽危之日,焦思勞慮,心竭力逋,察大勢之所趨,順輿情之所向,始終希望惟以國利民福為依歸。幸得共和確定,眾志翕然,南北東西各省,滿蒙回藏各族,文電交馳,僉以大總統之任相屬。孫大總統復薦以自代,參議院正式選舉,全院一致均以大總統相推,南來歡迎各使亦並無堅持南行之意。統一政府行將成立,自維德薄曷足堪此,第念艱巨投遺,勉擔義務。值此民國初建,締構方新,如我軍界同人齊力一心,竭誠贊佐,從此太平可致,郅治可臻,非但鄙人受其光榮,實我國民蒙其樂利,前途幸福,自必與我軍人共之。倘其樂禍幸災,意存破壞,不識大體,徒懷自私自利之心,誤聽浮言,甘為病國害民之舉,則是作全國之公敵,為人群之敗類,非但負本大總統十數年教育之苦心,抑且辜負舉國四萬萬同胞之厚望。中外交詬,天下不齒,於爾軍人又何利焉?萬一因暴動而釀成交涉,因內亂而召致外釁,大局瓦裂,土宇瓜分,目前則戰血橫飛,有化為沙蟲之慘,顧後則神明胄裔,有作人牛馬之悲,爾軍人縱不為一身計,獨不為子孫計耶?總之軍人者亦國民之一分子也,入伍則為兵,離伍是為民,兵與民本屬一體;民出餉以養兵,兵食餉以維民,兵與民更同休戚,故愛民保民乃軍人惟一天職。至於服從命令,遵守紀律,又凡為軍人者之第一要義,古今中外莫不同之,能不失軍人之資格,方能不失軍人之榮譽。本大總統用是諄切相告,泣涕陳言,願我軍人共體斯意,共明斯理,此勸彼勉,念茲在茲,勖哉三思,懷之毋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