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熊希齡名流內閣(第2/4頁)

熊希齡組閣後,楊度拜相的希望落空。熊希齡和梁啟超、楊度之間有一段不尋常的關系。清朝末年,熊希齡以道員記名,隨五大臣出國考察憲政,當時的憲政報告幾篇大文章,就是熊去請楊度和梁啟超執筆的,他們三人自那時便已訂交。在隨五大臣出國考察憲政之前,熊是在湘撫陳寶箴下面作事,陳很器重熊。皮鹿門在湘南講學時,熊親自搖鈴召集聽眾,時人戲撰一聯曰:“鹿皮講學,熊掌搖鈴。”由於他是陳寶箴的紅員,又有人戲撰一聯曰:“四足不停,到底有何能幹?一耳偏聽,曉得什麽東西?”熊從湘撫的紅員又屈身為體操教習,又由教習而為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法的隨員,最後以“清才碩望”拜命??閣。他的內閣以名流內閣相號召。他沒有忘卻當年和他合作,捉刀寫考察憲政的楊度,他們是同鄉,又是老友,何況楊度也的確是才高北鬥,名滿天下。因此他向袁報告,想延攬楊度入閣,袁說:“我無所謂,你去和晳子商量商量。”熊找到楊,楊表示欲為交通總長,這使熊頗感為難,因為交通部乃是梁士詒的禁臠。梁士詒當時是總統府秘書長,又以財政部次長代理部務,他不入閣,因為他任總統府秘書長地位尤為重要,他是交通系的領袖,交通方面的一切事權,他都不會放松的。楊度想當交通總長,熊知道很難通過,可是又無法拒絕,乃向袁報告,袁和梁士詒商量,梁只淡淡地說了一句:“晳子對交通是門外漢”。楊的交通總長便落空了。

熊知道梁士詒否決了楊度的交通總長,想起多年老友之情,很是過意不去,乃再訪楊,欲以教育總長相屈,他期期艾艾地說:“請晳子幫幫我的忙,屈就教育總長如何?”楊很幹脆,只是應聲答了一句:“我嗎,我是幫忙不幫閑!”這是一句雙關語,因為當年寫考察憲政報告,楊度是幫了熊希齡一個大忙。熊當年為五大臣隨員的工作就是寫考察報告,可是熊自知對各國憲政知道得太少,只好請楊度和梁啟超捉刀。梁因為是維新派,如果說出名字來,在清政府不會通過,所以只說楊度一人。熊當年的這一個工作,對他日後事業關系極大,楊既然對熊有這件事的幫忙,現在熊拜命組閣,竟想以冷豬肉相酬,楊所以才用冷語答復熊。楊薄總長一席而不為,並不是不想一過總長的官癮,而是想留此身以待更好的時機做更大的官,因此,教育總長這個閑曹對楊來說是不屑一顧的。自這次組閣後,楊度和梁士詒便種下了極不愉快的關系。他們是清末經濟特科的老同年,同為袁的兩大智囊,可是卻完全不合作。

熊希齡的名流內閣,雖然難產,總要呱呱落地的。

財政總長袁本來屬意周自齊。周自齊字子廙,山東單縣人,副貢出身,生長於廣東,因此和粵系財閥接近,梁士詒很支持他。由於梁啟超一直要當財政總長,而袁又不肯給梁,於是財政總長一職只好由熊希齡以國務總理兼任。

陸軍總長仍由段祺瑞回任,軍事方面袁仍然把全國陸軍大權交給最親信的老部下。

海軍總長仍派劉冠雄,在發表任命前,劉曾上了一個報告給袁,要求袁用劉的老師嚴復為海軍總長,自己為次長,袁卻批了:“斷不準行。”

外交總長由孫寶琦出任,孫並不想幹外交,可是因為孫和法國駐華公使很友善,當時中俄交涉正由法使調停,因事擇人,孫乃出長外交。

交通總長既不給楊度,而周自齊的財政總長幹不到,乃順理成章地把周自齊送到交通總長位子上。

內務總長是朱啟鈐。朱啟鈐字桂莘,貴州紫江縣人,曾拜徐世昌為義父。

司法總長是梁啟超,他勉強接受。

教育總長由汪大燮出任。汪字伯棠,浙江杭縣人,是君主立憲派,汪在前清大官中算是一個幹員,縝密勤慎。熊組閣前,他由日本返國,熊一再邀請他出山,他提出條件必須與梁啟超和張謇一同入閣,他認為要犧牲大家一塊犧牲還想得過,否則自己已做過十多年官僚,今日何必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農商總長請張謇是極其適當的人選。

民國2年9月11日,熊希齡的“名流內閣”,又稱“人才內閣”終告組成。

袁世凱於9月4日發布命令,準外交總長陸徵祥、財政總長周學熙、司法總長許世英、農林總長陳振先、交通總長朱啟鈐辭職。

11日,特任孫寶琦為外交總長、朱啟鈐為內務總長、梁啟超為司法總長、汪大燮為教育總長、段祺瑞為陸軍總長、劉冠雄為海軍總長、張謇為工商總長、周自齊為交通總長、熊希齡兼財政總長、張謇兼農林總長。

在組閣的籌議期間,財政困難達於極點,為財政問題連開幾次會議,北方八省均有代表參加,由會長梁士詒主持。當時,梁士詒既是交通系首腦,在財政方面亦緊握大權。熊兼財政總長後,梁才解除了財政次長的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