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外交上遭遇阻力(第2/4頁)

日本政府於接到袁政府答復之後,頗不滿意,乃於11月4日,又由駐京日本代理公使至外交部,代表日本政府,聲稱中國政府答復日本忠告之文,甚不明了,請以更明白之文答復日、英、俄三國所進之勸告。當經陸答復,略謂目下國體投票,已有十余省,依法辦理。至於投票期限,早已規定,民意所趨,非政府之力所能左右。況此事關系法律問題,手續異常繁重,辦理又不能過於急遽,在政府一方面,關於此事,凡有能盡力之處,無不極為盡力,以副各友邦勸告之雅意。

這兩次答復以後,日本仍不滿意,要中國政府對於四國展緩變更國體之勸告持何態度,發表正式聲明。而袁亦惟恐因各友邦不能滿意,而惹起意外重大變故。因此於11月9日下午特派外交大員至四國公使館,非公式地知照,借以緩和情勢。略雲:“帝制一事,暫且延緩,本年內斷不實行”。並邀請四國公使於11日中午前來外交部,由外交總長陸徵祥給以正式之答復。除復述前次知照四國之語,謂中國政府對於變更國體問題,絕無欲速或急就之意思外,並稱就各省已定之選票數而觀,贊成者業逾全體之半,是國體變更,早為多數國民之志願,即此可為明證。惟政府與各樞部,及庶政各機關商酌後,僉謂變更之案,一經國民議決,應行籌備之事,既雜且多,非寬假時日,恐細節難臻完美,似宜另定相當日期,舉行大典。是以延期之舉,揆諸民意,雖非其所樂聞,而在政府,實有不能不緩之理由。況黨人之匿跡於中國治權以外,冀乘此時機肆其煽惑,誣蔑攻擊變更國體主張者,似頗不乏人。即四國之殷殷忠告,亦受此煽惑,所以延期實行,勢在必行。不過倘有任何意外,中國政府自信無論何時均有完全對付之力。

在帝制籌備期間,袁最傷腦筋的,便是外國方面的壓力,列強雖一再照會袁,希望變更國體從緩,可是袁裝糊塗,答復列強時則顧左右而言他,總是強調袁政府足以平息一切反對力量。

袁在外交上,最親近的是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當日本一再向中國施行壓力時,袁希望他的老朋友朱爾典能夠幫他的忙,朱爾典乃向袁提供了一個秘密計劃,朱認為中國當時對歐戰中立,而日本則是英國的同盟國,共同對德國宣戰,在這種情形下,日本對中國有任何行動,英國都不便出面反對。所以改變這個態勢,唯一的途徑是中國立即參戰,加入協約國一邊,和英國有了同盟關系,這時英國就好說話了。朱爾典的意見,只是執行他的外交工作,誘勸中國加入協約國。這是11月8日朱爾典通過陸徵祥向袁提出的計劃,曾獲法、俄兩國駐華公使的同意。11月20日朱又找陸問回信,陸說:“問題可以談,不過英、日、法、意、俄五國對中國提出帝制問題的勸告,現在只有貴國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們難於處置。”陸、朱這段接觸被美國報紙披露,日本大為不滿,於是朱爾典頗感狼狽,發表談話否認其事,北京外交部也極力否認。朱爾典深怪中國外交當局不能保守外交秘密,英國外交部則有撤換朱爾典的消息。不久,美國報紙又刊出中、英洽商同盟的秘密消息。據說同盟十年,英國負責說服列強承認中國帝制,幫助中國加人國際團體。這消息更使日本人忿怒,且引起英國政府的恐慌,為了緩和日本,英國外相葛雷訓令英駐日大使葛林於11月27日訪問日本外務省次官幣原,保證英國在未與日本協議前,決不會締結中、英同盟。同時日本外相石井一再表示有關中國問題,非得日本同意或是有日本參加,不得成立任何協定。至於中國帝制問題,則待歐戰結束後再行考慮。

袁世凱和朱爾典有過一次密談,密談記錄上有袁親筆“嚴密”二字,以下便是袁、朱的密談記錄:

朱使問:“君主立憲實行之日,當不遠矣!”

大總統答曰:

“近年來各省將軍、巡按使暨文武各官,皆言非君主立憲,不能鞏固國基;至於今日,全國贊成,予惟有順從民意。”朱曰:“若國中無內亂,則隨時可以實行;此系中國內政,他人不能幹涉。”

大總統曰:“內亂不能決其無,但不至擴大。余可擔保治安之責。惟對外問題,殊為焦慮,不知東鄰有如何舉動。內地治安,可保無虞。至東三省及蒙古,實難預料。該處日人甚多,倘有日人被殺,不論華人為首犯,日人為首犯,日人即可乘此造出機會,此不能不慮者也。”

朱曰:“日本勸告,或系照例文章,至於乘時取利似亦難言。”

大總統曰:“大隈伯對我駐日公使言,關於君主立憲事,請袁大總統放心去做,日本甚願幫忙一切。由此觀之,即於表面上,日本似不再行漁人政策。君主民主,本視民意而從違。若仍行共和政體,大總統任滿可以休息養老;若君主政體,則責任太重,恐非我力所能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