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靳雲鵬組閣(第3/4頁)

馮國璋於9月23日來到北京,26日段祺瑞設宴為馮國

璋接風,這是他們從府院相爭後首次見面,兩人畢竟是多年好友,一談便很入港,馮勸段不要偏聽徐樹錚一個人的話。這一次晚宴,北京政府傳出了馮段已破鏡重圓,復歸於好。安福系擬補選馮國璋為副總統以緩和直皖兩系的戰爭危機。老謀深算的徐世昌想用兩位下台的前總統(黎元洪和馮國璋)出面調停南北。同時草擬了一套全國統一後的大舉裁兵計劃,想由南北推舉元老三人組成裁兵委員會,北方元老是馮國璋、段祺瑞、王士珍,南方元老是岑春煊、唐繼堯、陸榮廷。可是馮所感興趣的,則是第十五、十六兩師的軍餉,徐乃下一手諭:“第十五、十六兩師仍歸馮前總統節制”。並將糧餉局恢復。

由於馮入京的目的已達,於是他也高唱節餉裁兵。

8年12月28日,馮國璋在裁兵高潮中,病逝北京帽兒胡同私邸,享壽六十二歲。臨危時他曾口授張一麐遺電,希望和平早日實現,本人以不能親見統一為憾。北京政府通令全國下半旗三天。徐世昌和段祺瑞都分別親赴馮寓吊喪,段祺瑞在馮靈前想起了小站練兵,數十年悲歡離合,不禁放聲大哭。徐世昌則送1萬元為馮的治喪費。

馮國璋在北洋三傑中,書讀得較好,他是秀才出身,從候補知縣變做武備學生,受袁宮保知遇,一步步爬上將軍署理江蘇軍務,袁死後由副總統而大總統,最後被段祺瑞以“法理”手段把他踢下政治舞台。

他在總統任內一心想求和平統一,這是值得稱贊的,他的缺點是貪財,據說他死後財產達2300余萬,可惜被經手之人吞沒了。

馮國璋到北京,本是討餉。原來北京駐軍共有四師,第十五師(師長劉詢)與第九師(師長魏宗瀚)駐防南苑,第十三師(師長陳進才)與邊防軍第一師(師長曲同豐)駐防北苑。北京政府在皖系與安福系的控制下,對馮所節制的第十五師頗為歧視,積欠軍餉達七個月。皖系企圖用經濟困殺這支馮的軍隊,迫使這支軍隊因領不到餉而嘩變,然後以叛軍罪名勒令解散。第十五師一度有向商家“借餉”的醞釀。馮死後的第二天,第十五師便有不穩的消息。到了9年1月4日風聲更為緊急,前門外廊房頭條胡同、大柵欄、前門大街一帶酒店紛紛關市,以防變兵前來“借餉”。北京政府得報後,急忙下令關閉永定門,將城內與南苑的電話網割斷,並令第九師嚴密監視第十五師。後經王士珍出面調停,由財政部撥發軍餉60萬,晚間8時風潮才告平息。

第十五、十六兩師在馮死後改由陸軍部直接指揮,第十六師由南京移駐張家口,師長王廷禎被提升為察哈爾都統,馮的直屬衛隊六營則予以解散。

其實欠薪欠餉也不僅只是第十五、十六兩師,參謀部也鬧了這麽一件事。到8年9月止,參謀部欠薪也有四個半月,該部第一局職員由科長易兆鴻領銜,聯名13人密呈總統府參陸處及參謀總長,控告次長陸錦十二款,其中有發薪搭發現洋之數減少等等,徐世昌親批交“張總長密查。”張懷芝總長把列名控告的人逐一查問,個個都承認他們是自動簽名的,還有許多未列名的部員也臨時要求加入簽名控告。段祺瑞認為陸錦是直系的人,很想認真辦一下,可是曹錕、張作霖、王士珍都替陸說情:“繡山(陸錦)辦事多年,不致如此糊塗”。張懷芝左右做人難,只好托詞不到部,溜回山東原籍,請陸次長代理部務。不久張回參謀本部,這時已得曹王等的說項,乃呈復總統說陸錦被控各節查無實據。

北京政府11月22日下令,把所有控告陸錦各員一律免職,陸錦則免於置議。國務院又怕被裁部員到處控告陸錦,乃傳諭對他們另有安插辦法,所謂辦法就是每人掛一個陸軍部咨議的虛銜。原告們請參謀總長張懷芝宣布呈復政府查辦陸案的原文,張懷芝只有四個批字是:“礙難照準”四字。

陸案結束後張懷芝到參謀部辦公要帶四名佩帶手槍的武裝兵護衛,兩名在辦公室警衛,兩名在公事桌旁護衛,被裁各員跑來向張總長討五個月的欠薪,張大為光火說:“我不辦你們誣告罪已經天高地厚了,你們還想向我要錢?”

12月14日,北京政府調陸錦為敏威將軍,以唐在禮繼任參謀次長。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協約國曾指責中國參戰不力,所以中國雖然參戰,且是勝利一方,然而就因為背了參戰不力之名,因之國際地位一點也沒有提高。反之,中國因為山東問題而在巴黎和會上遭遇到可恥的失敗。

不過,對段祺瑞而言,由於他主張參戰最力,又是參戰督辦,因此,對於這一歷史行動仍引以為榮,也當作赫赫之功。並且開列參戰“出力”的人員,請求北京政府予以獎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