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張作霖自封大元帥(第2/4頁)

“北京各部院、南陽吳玉帥、太原閻副司令、新安鎮孫副司令、濟南張副司令、新鄉張、韓軍團長,並轉各將領、各省軍民長官、各法團、各報館鈞鑒:自辛亥革命告成,國體改建,主權在民,除暴君專制之舊,五族平等,無種類階級之分,凡以除人類之蟊賊,增民生之幸福者,皆我革命先烈艱難締造有以致此。是以凡有危害邦本,戕賊民生,勾結外援,動搖國體者,是為全國之公敵,人人得而誅之。比者共產分子歸降蘇聯,宣傳亦化,甘心賣國,貽禍寰區,作霖不武,痛神明華胄等於鹿豕,大好神州淪於夷狄,為驅除洪水猛獸,不能不戰。為世界人類生存,不能不戰。用是聯合諸帥,共起義師。年余以來,雖外摧狂寇,內靖神奸,始清京畿,繼規綏北、朔方諸省,汔可小康,乃北赤甫平,南赤崛起,延陵再蹶,江左被侵。作霖凜興亡有責之義,盡急難與共之誠,攘臂下車,纓冠救難,聊盡天職,不敢告勞。雖陳兵皖豫,未奏戡定之功,而掃蕩逆氛,已寒赤虜之膽。惟是共產標題,志在世界革命,則討除共產,實為世界公共之事業,亦為人類共同之事業,則非作霖一手一足之烈所能告成。凡我全國同胞,既負保國衛民之責,皆有同仇敵愾之忱,自必通力合作,不必功自我成。此後海內外各將帥不論何黨何系,但以討赤為標題,即屬救亡之同志。不特從前之敵此時已成為友。即現在之敵,將來亦可為友。惟獨對於赤逆則始終一致對敵,決不相容。一息尚存,此志不改。果有健者將赤逆屏諸四夷,作霖願退避三舍。至於此外,一切主義,但於國利民福不相沖突,盡可共策進行。大權操之全民,政治自循常軌,仍當以海內賢豪討論公決。作霖未嫻政事,除完成討赤事業外,固元絲毫成見,為此鷸蚌之爭也。敬布腹心,諸希鑒察。張作霖。銑(十六日)”。

6月16日深夜由孫傳芳、張宗昌領銜的擁護張作霖就任海陸軍大元帥的通電發出,電雲:

“萬急,北京張大帥鈞鑒:各省軍民長官、各法團、各報館均鑒:天禍民國,政綱解紐。國無政府,民無元首,紛紜擾攘,累載於茲。現在赤氛彌漫,天日為昏,毒害全國,無所不至。國民之期望,友邦之責備,皆以討赤為惟一安國之大計。然非統一軍權,整肅政綱,實無以慰群倫,而靖禍患。伏維我總司令自去歲就職以後,志在靖亂。昕夕焦勞,北方赤禍,雖就廓清。南方赤黨,益為猖獗。全國皇皇,罔知所屆。際此存亡絕續之交,正我輩奮身報國之日。傳芳等再三籌議,僉謂討赤救國,必須厚集實力,固結內部,方能大張撻伐,戡定兇殘。拯神州陸沉之危,救元元塗炭之厄。我總司令大公之量,天地為昭。同志之孚,友仇若一。惟有籲懇總司令以國家為前提,拯生靈之浩劫,勉就海陸軍大元帥。用以振奮軍志,激勵士心,堅中央出令之權,一全國同仇之愾。庶可迅掃赤氛。澄清華夏。傳芳等當身先將士,盡力疆場,以副拯民水火之忱,而盡殄除暴亂之責。切請勿拘小節,而失人心。勿慕謙先,而釀巨變。總之全國之人將死,惟我總司令生之。全國之士將亡,惟我總司令存之。事機所迫,間不容發,幹冒尊嚴,不勝惶悚屏營之至。孫傳芳、張宗昌、吳俊升、張作相、褚玉璞、張學良、韓麟春、湯玉麟。銑(十六日)。印。”

當張作霖決定就任陸海軍大元帥後,曾邀請政治顧問梁士詒、葉恭綽、曹汝霖、曾毓雋、梁鴻志等五人至順承王府,征求意見,梁等當然沒有異議。

至於苟延殘喘的內閣總理顧維鈞,早就希望脫離屍位素餐的總理職位,原意想保留外交總長,然而局勢的發展已使他覺得外長都不必繼續了,因為王寵惠已南下,湯爾和、羅文幹已決定不幹,湯走時留下一封辭職書不告而去,至於順承王府的會議中,不管張作霖就不就大元帥,都已決定由潘復組閣,因此在6月16日這一天顧乃親筆致諸閣員一封信,函雲:

“馨吾(胡惟德)敘五(張景惠)鈞任(羅文幹)志清(任可澄)普航(潘復)仁兄總長公鑒:敬啟者,維鈞猥以菲材,為國服役,上年樞府空虛,政權無屬,復值國際條約,正屆修改之期,國本瀕危,將有中斷之虞,幸從諸公之後,共負維持之責。初意數月之內,大局自有解決之方,故爾勉任外交,兼權揆席。一身兩役,本已兼顧不遑,加以體氣素弱,不勝繁劇,遂致胃痛復作。屢經乞退,未能如願。因循遷延,以至今日。乃內憂外患接踵而起。維鈞既無慮患之謀,復乏解紛之術,神明內疚,憂積釁深。近日以來,舊疾因而加劇,中西醫家,皆謂病根甚深,非謝絕百務,靜地養息,藥餌不易奏功。值國家多難之時,論匹夫有責之義,維鈞亦何敢惜其頂踵,避難苟安。無如弱病之軀,不能治事。素餐屍位,更將貽誤國家。茲已具呈懇請開去本兼各職,冀得稍事休養,免成痼廢、現當攝政時期,一切政令,本皆取決於國家會議,不以維鈞一人之進退為重。除湯杜楊三總長不在京外,遇有重要事件,於後繼內閣未成立以前,仍可由馨吾總長,暫以首席資格,召集在京閣員,議決施行。中樞政務,免於停輟。至於對外關系,此際尤為重要,已有院令派外交王次長蔭泰,暫行代理部務,俾得照常進行。一面仍望諸公迅與雨帥賡續協商,速定改組內閣方法。維鈞亦已函陳雨帥,請其主持。總期人心有所系屬,而國本不致動搖。同舟半載,諸賴匡襄。咎積災生,不克相與終始。臨穎惶悚,諸乞鑒察不宣。顧維鈞啟。(六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