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北伐軍指東打西征上都(第6/8頁)

只是有一點讓脫大赤恨得牙根發癢!也速真他媽不是東西!竟然能厚著臉皮下令:由脫大赤所部擔掩護重任,為全軍斷後!這是個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啊,非脫大赤丞相誰能當之?丞相保重了!

也速在重復吐出“丞相”二字時刻意加重了語氣,並且拱手凝重肅穆,面色一派“拜托了”的那種感激,脫大赤無法爭辯什麽,只得裝著糊塗——毅然接令,心裏卻清楚的很:不就是這個“丞相”頭銜犯了你小子的忌諱麽?好一招借刀殺人、鏟除政敵的毒計!

不過,誰也別把誰當傻子,老子胯下所騎也不是駑馬老牛,當真明軍追了上來,不敢說咱哥倆兒誰的馬快,在後面“斷後”怎麽了?反而發現敵情最早,到時候本相爺一個率部斜刺突擊走人,說不定哪個倒黴蛋會做南蠻俘虜呢!

就此,也速率軍緊急撤離大興州,丟下了大批無法帶走的軍資糧草,也速下令不準放火,以免如同下通告:元軍已經遠走高飛!

連城頭的旗幟也不準拔下,一切都要如同有兵固守的樣子。

脫大赤心中冷笑:要不人都說“官做大必成蠢才”!看來果然不虛,空城一座誰看不出來?你以為南蠻都是傻子?偌大一座城池沒有任何動靜,連篝火炊煙都看不見一縷,這能是有兵據守的樣子?也速這是在公然以糧草資敵,回朝之後堅決參你老小子一本!

將來的行動現在當然不能說出口,脫大赤丞相還是要乖乖為也速丞相擔任全軍後衛,不過,脫大赤已經暗暗傳令本部親信將士:把戰馬多加一道肚帶,聽到本相作戰號角,全體直奔正北搶渡落馬河,咱們去也速相爺的老窩全寧,這裏的輜重讓也速給丟掉了,要堅決從他那裏再弄回來!

到那時,我們替你也速丞相收復了全寧——哪怕算作助守住了全寧也成——還不等於原樣“回報”了你這老賊?估計聖上也要嘉獎咱們隨機應變吧!

且不提也速、脫大赤兩位大元丞相各懷鬼胎退兵新開嶺,再說說在新開嶺已經等待了半日的常遇春與李文忠。

李文忠來到新開嶺山前,催馬馳上一個小山包,仔細觀察地勢後向常遇春建議:“將軍,不能放也速的騎兵過於深入,此地丘陵連綿,極為適合騎兵作戰,一旦元軍散開,我們無法盡得全功,我軍數量太少,不能當真與蒙古人野戰追逐,我看此地四面八個山包都有元軍屯聚舊所,莫若我軍先行將兵力分散,部隊全部當作疑兵出現在也速眼中,等也速驚懼回撤之時再與予掩殺,當可一舉擊潰元軍!”

常遇春細察地勢,深以為然,立即傳令:“全軍分為八屯,每屯千騎,到時全體注意中軍號令,一起出動,但不要接近元兵,只管呐喊奔馳於屯前即可,等中軍總攻號角響起之時,方可同時沖殺敵軍!”

就此,八個山包圍住了一片寬闊的川地,這裏就是給也速準備的戰場,甚至可以稱為葬地!

不僅如此,常、李兩位又擔心也速就地列陣頑抗,便親自帶領將士在易於列陣之處挖了無數陷馬坑——所謂陷馬坑卻不是什麽大型陷阱,而是一尺左右深淺的碗口大小圓洞。明軍配備有許多掏挖這種圓洞的專用筒型鐵楸,不幾下就是一個,而且不用遮掩,如同草地上遍地盛開了斑斑梅花,不過由於圓洞太小,被雜草遮擋之後,不細心還就是無法一一分辨。

這種圓洞深及戰馬小腿腕處,戰馬一旦踏入,人仰馬翻自不必說,奔馳之中的戰馬就更慘了,大多會折斷馬腿!因此明軍一般也不大願意使用這種損招,明軍巴望繳獲的是蒙古駿馬。不是僅能用以果腹的大批馬肉。

但是,今天常遇春不得不豁上了,敵我兵力畢竟相差太大,一旦給了也速分辨明軍真實兵力的時間,那麽戰局就有逆轉的可能,最起碼捕捉也速主力就不那麽容易了。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不是什麽東風,是東方開來的元兵——常遇春吩咐將士抓緊時間喂飽自己的坐騎,當然也要喂飽騎手,全軍偃旗息鼓,靜等也速光臨。

以下的具體戰事卻沒啥必要著意潑墨渲染了,一切都如李文忠戰前預計,也速相當配合,親自坐鎮中軍,指揮蒙古鐵騎毫不猶豫地開進了明軍的埋伏圈。

不但行動密切配合,時間上也把握的極為準確:也速為防備明軍探馬發覺元軍棄城遠走,天色黑透之後才下令開拔,一直到了數十裏之外,方才允許部屬點起火把照路,本來這天是六月十五,月光圓亮清澈,用不著點起這些可能暴露自己的東西,但由於“六月的天,小孩的臉,說變就變”,部隊開拔之後天空竟然開始烏雲密布,騎兵的夜行軍不得不點火照明了。

這下場景立時壯觀!諸位可以自行閉眼設想一下:數萬人幾乎同時點起油松木棒制作的火把,那是啥陣勢?絕大規模的“火把節”來到了漠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