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下)(第2/2頁)

“陳舉手下可不只薛廿八和董超,聽說他還能驅使蕃人啊。”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韓岡自從與陳舉結下死仇,很是費了一番心力去打探陳舉的情報,“陳家的店鋪跟秦州西面山上的幾個蕃落生意做得可不小,私鹽、私茶從來不少的。”

秦州西面的山地,其實就是藉水和渭水之間的分水嶺。若沒有這重分水嶺,那秦州與夕陽鎮的直線距離,就只有三十多裏,根本不需要繞上兩天的路。所以與陳舉常年買賣的蕃落所處的位置,應該就是裴峽正南方的山上。

王舜臣嘿嘿笑了兩聲:“秀才你想太多了。傳說而已,誰也沒見過!”他再一指周圍,“何況軍資又不是好劫,就算那些蕃賊有這個膽子,也沒那個能耐。”

從秦州到甘谷,除了一些盤山道外,都是三丈五尺的軍用馳道,不到兩百裏地,沿途大的城寨就有五個,小的堡子、烽火台隨便在哪裏擡擡眼就能看見幾座,各處寨堡駐紮的軍隊加起來足有三四萬人。這是一條以一連串寨堡組成的防線,擁有多達百裏的縱深,其防禦力並不比長城稍差,而攻擊性則更高。這條寨堡防線,綿延兩千裏,宋人用了一百多年也沒能修築完成,但已經足以讓西夏的鐵鷂子望關中腹地而興嘆。

“總得小心為是……我們出城時,陳舉正在城樓上看著。有軍將你庇護,這一路韓某不需要再擔心薛廿八和董超。陳舉若想殺我,等我入了甘谷城可就遲了。韓某不信他能看著軍將你跟我一起上路,還能把寶押在薛董二人身上……很有可能陳舉會通知他慣熟的蕃落,在路上劫個道。沿途寨堡防住西夏一點問題也沒有,但說起蕃人,軍將你也知道,這條路上平日裏有多少蕃人在走?!別的不說,經略相公前段日子坐鎮隴城縣,為的什麽?還不因為有四千石的糧秣,在往籠竿城的道上被蕃人給劫了!”

“真來了那更好!”王舜臣眼眉挑起,摩拳擦掌,興奮得不罵上兩句就感覺表達不出自己的心情,“日他娘的,陳舉那鳥貨要是能給灑家送些功勞,灑家可不會客氣!”

……

在渭水沿岸,所謂的峽谷,就是被水流切割出來的黃土溝,一條大溝兩側有無數條如肋骨一般排列的小溝,而小溝兩側又有許多毛細溝。好好的一片黃土高原,被沖刷得千丘萬壑,許多地方寸草不生。不過此時的裴峽兩側,樹木卻不在少數,叢叢密密,從東側峽口一直延伸到西側峽口。

裴峽並不算長,只有不到二十裏,但順著河岸邊的山道趕著車子,少說也要近兩個時辰。走在隊列中央,韓岡提著一張六七鬥力道的獵弓——臨行前,韓千六交給他的不僅僅是錢鈔,還將那張舊弓保養了一次換了弦後送來——他不時擡頭看著谷地兩側的溝壑和密林,那裏都是能藏人的地方。

“都給我打起精神來,走快一點。這裏可是有蕃賊出沒!”韓岡催促著手下的民夫。王舜臣自信得過了頭,但韓岡卻是小心謹慎,若真來了劫道的,就算只打碎了壇酒,到了甘谷也是樁麻煩的事。

沒人敢說韓岡不是,但民夫們都是暗暗搖頭,只覺得韓秀才太過杯弓蛇影。可世事從來都是沒有最糟,只有更糟,事情總是會往更壞的情況發展。

“有賊人!”不知是誰人在前面叫了一聲。下一刻,前方道路一側的林木中,便突然間殺出了一群手持弓箭長刀的蕃人來。這些蕃人行動極快,幾步沖出林子,跳上官道,直接殺奔過來。

民夫們戰戰兢兢,看著韓岡的眼神也自不同,心中皆是抱怨:“這秀才是鹽醬口,一說蕃賊,蕃賊就來了。”

“怕是有四五十人。”韓岡的臉色鄭重無比,陳舉的影響力超過他的想象。四五十人聽起來不多,但這個數量的賊人出現在前線要道上,甚至能驚動到李師中。如果賊人身份泄露,他們的部落恐怕都被視為謀反而被官軍蕩清,這不是沒有先例。當年曹瑋曹太尉守邊的時候,用這個罪名滅了不知多少蕃部。不知陳舉許給了他們什麽願,竟然如此不顧後果?!

韓岡一瞥身側看不出什麽驚慌神色的薛廿八和董超二人,一支白羽箭隨即搭上了弓弦,“攘外必先安內!”

“鳥蕃賊!”王舜臣則大喝一聲,提弓在手,喜上眉梢,“送功勞的來了也!”

注1:種建中就是種師道。他之所以會改名,是因為他要避徽宗年號建中靖國的諱。在徽宗登基之前,並不存在種師道這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