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六章 千裏拒人亦揚名(上)(第2/2頁)

韓岡笑著回頭:“軍將太自謙了,一張弓便射死十一個,如此勇武,放哪裏都是件值得誇耀的!哪是韓某的功勞。”

“韓秀才?!”趙隆吃驚地扭頭看著韓岡,一個走在前面的民夫,突然間就變成了秀才。

“韓秀才才是今次帶隊的,俺是……順路,順路!”王舜臣有些尷尬地為韓岡解釋。

方才的一戰後,韓岡讓受傷的民夫和王舜臣坐在了騾車上,自己則下車走路,幾天沒更衣、洗澡,一身上下都被塵土籠罩,哪有半分讀書人的模樣。

“見過趙敢勇!”韓岡沖趙隆拱了拱手,趙隆也急忙跳下車來,向韓岡回禮。

大宋開國日久,右文左武已深入人心,對於有些能耐的讀書人,武夫們都是有幾分敬畏的。如果沒有王舜臣提醒,趙隆也許還不會注意,但現在仔細一看,韓岡的確與其他民夫差別甚遠。不但神情舉止不類凡庸,就是身材、相貌皆是過人一等。尤其那對如長刀刀刃一般的雙眉微微挑起,幽暗難測的雙瞳看過來的時候,甚至讓趙隆心中莫名生寒。

在趙隆的帶領下,韓岡一行橫穿伏羌城中,向今夜歇息的地方走去。

如果拿秦州城相比,伏羌城並不算大,但在軍事城寨中,算是個大號城池。按照國中築城立寨的慣例。城寨周長達到九百步的,稱為城;九百到五百步的,稱為寨;而五百步以下,就僅僅是堡;至於不到兩百步的,勉強算個烽火台。

城、寨、堡各有定規形制,裏面的建築、倉儲、衙門以及兵力布置,都不盡相同。作為軍城,普通的是九百步城,千步城,最大也只有一千兩百步,換算成裏,也就三裏出頭,四裏不到的樣子。

位於甘谷水和渭水的匯合處,以兩河交夾護翼的伏羌城,正是最大的千兩百步軍城,駐有四千官兵和他們的家人。城中也有坊市,酒店,除了軍營多些,倉庫多些,甲馬多些,與普通的縣城並無什麽區別。

已是黃昏,按理說都是該回營、回家吃飯的時候,可城中現在卻都是人來人往,總有點兵荒馬亂的感覺。韓岡看著有些不對勁,王舜臣也覺得奇怪,問趙隆道:“城裏有些亂啊,究竟出了什麽事?”

趙隆神色鄭重起來。他壓低了聲音,只讓韓岡、王舜臣兩人聽見:

“今天午時才傳來的消息,甘谷對面的西賊突然多了一萬,其實這本也沒什麽,憑甘谷城足以抵擋。但偏偏前天守甘谷的張老都監卻正好帶了兩千人出去巡邊,據說是迎頭撞上了,到現在還無半點音信回來。甘谷裏都在傳張都監已經全軍覆沒了。甘谷城內如今只剩不到兩千老弱,若是西賊攻來,根本抵擋不住,恐怕連谷內的心波三族都有些不安穩了。你們看著吧,如果張老都監再沒個消息,到夜裏烽火就要點起來了。”

“那秦州豈不是要大亂?”韓岡知道點燃烽火的意義,非是十萬火急的緊急軍情,不會有狼煙升起。反過來說,一旦烽火被點燃,狼煙騰起於天際,秦鳳路的兵備都要全數動員起來,甚至還要發急腳遞,速報京城。

“少了張老都監鎮守,甘谷城多半會破,能不亂嗎?”

秦鳳路駐泊都監、甘谷知城張守約是關西一位赫赫有名的宿將,曾是楊文廣的副手,參與修築了硤石堡、甘谷城兩座要塞。這兩座城寨都是在黨項人的眼皮底下修起,期間還遭到了幾次攻擊,卻是安安穩穩地修築成功。也因此,帶兵防衛的張守約得了主帥楊文廣之下的第一功。

他可以說是甘谷城中的定海神針,有他在,西夏的馬步禁軍——鐵鷂子、步跋子來個三五萬,都是不在話下,連援軍都不用。但若是他不在,那就是眼前的這般情況,從北面的甘谷城,到中段的安遠寨,再到韓岡現在身處的伏羌城,綿延六十多裏長的甘谷全都亂了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