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敵如潮來意尤堅(下)(第2/2頁)

“說的也是!憑三哥你的才氣,日後是要考進士的,哪裏要靠他來舉薦……”

王舜臣點頭說著,韓岡的本事他是見著的,可比他過去見過的一些文官強得多。但韓岡這時不知為何突然來回張望,神色也變得嚴肅起來。

“韓三哥,怎麽了?”

“你不覺得有些不對勁嗎?……好像太安靜了點!”

韓岡心中有些收緊,方才在路上走著還不覺得,但現在一停下來,就發現現在傳入耳中的,除了嘩嘩作響的河水,就只剩有一聲沒一聲的寒號鳥鳴。

“嗯。”王舜臣也看出谷中不對勁的地方了,他自幼便在軍中打混,對危險的直覺也是異乎尋常,“谷中的蕃部怎麽都不見了!”

甘谷本是蕃部篳篥族的地盤,但因為躲避戰火,篳篥族十幾年前舉族南遷,移去秦嶺之中居住。留下的谷地被更加彪悍的心波三族給占據。心波三族名義上是三家,其實就是靠著聯姻聚合起來的一個部族。他們一直都是在宋夏兩國間遊走,即有親附宋軍與西賊廝殺的時候,也有跟著黨項人出谷南侵,在漢兒們身上分上一杯羹的時候。

盡管心波三族因為反復不定在關西結怨甚多,但他們一旦勢弱,也是能放下身段裝起孫子來,讓大宋難以下定剿殺的決心。不過心波三族這種墻頭草的生活,到去年甘谷城落成後,便宣告結束。連接西夏的通道被封死,他們只能做起大宋的順民。

秦州的蕃部已不是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他們雖然很少有修造房屋的習慣,但一樣開墾田地進行耕作。聚居在甘谷谷地中的心波三族,據說擁有四千帳幕,按照漢家的計算方法,就是有四千戶人家,是秦州數百蕃部中排得上號的大族,輕而易舉就能組織起一支大軍。

總計四千帳落的蕃人,被甘谷城和伏羌城南北包夾,不得不老老實實在谷中墾荒種植。但韓岡他們一路走來,卻都看不到吐蕃人的帳幕,他們究竟去了哪裏?韓岡和王舜臣對視一眼,去哪裏不重要,伏羌城裏去避難的更多,關鍵是他們接下來想做什麽。

向北方眺望而去,山巔之上,從遠到近一道道筆直而上的濃煙散入雲霄,甘谷城危急的消息終究還是遮瞞不住,沿著在甘谷谷地中的烽火信道直傳而來。

“如果甘谷城破……不知那些鳥賊會選哪一邊?”王舜臣擡眼盯著散布在兩側山巔的道道狼煙。他並不認為心波三族敢去圍攻甘谷城,這些吐蕃部族若是有這種膽子,早就被滅了。他們就只敢趁西賊來襲時渾水摸魚占點便宜,絕沒膽子正面與西軍對抗。現在可能是躲進甘谷兩側的支谷深處,等待甘谷那邊分出個結果。

“這還用說嗎?”韓岡冷笑。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些蕃部夷人,如果不能將其教化,化夷為漢,他們對大宋在西北邊陲的統治就是一顆顆毒瘤。每逢黨項入侵,跟著其助紂為虐的蕃部從來都不少。如果是強硬一點的邊將駐守,還能拿幾家作伐,殺雞儆猴一番。但若是碰到了大範老子【範雍】一般的軟弱文官,就會任著蕃人在關西囂張跋扈。

韓岡突然跳上身邊的騾車,高高地站在車鬥上,向著手下的民夫高聲喊話:“最後一程了,大夥兒再加把勁,午時若趕到安遠寨,入夜前就能躺在甘谷城的床鋪上!”

三十多張嘴齊齊答應,咕嚕嚕的車輪節奏重新響起,比之前快了許多。辛苦了四天,中途還打了一仗,民夫們都在盼著結束的時候。

韓岡又從車上跳下,走回王舜臣的身邊,笑道:“不管怎麽說,現在就只能看張老都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