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下)(第2/2頁)

“張守約真會抓時機!”

“這機會是韓岡送給他的。”

“大人!”不知是多少次向王韶推薦韓岡不果,王厚不棄不餒,又開始談論韓岡,“韓玉昆才智手段皆遠過常人,如果不及早將之招攬,日後必然追悔莫及!”

“此事為父當然知道。”王韶不知是看到甘谷城的公文抄件後第幾次嘆氣。

從韓岡能讓自己一向心高氣傲的次子如此敬佩,其才不問可知。不過,王韶對韓岡真正的了解,還是回到秦州城後。當日韓岡北去甘谷,而王韶先發了馬遞加急傳信秦州,第二天又跟甘谷城的捷報信使一起返回。

裴峽谷中的一戰,究竟是突發事件,還是不妙的征兆,這一點誰也不能確認,李師中和王韶都不會冒半點風險。而等王韶加急趕回秦州城,與李師中一起安排下人手調查裴峽谷後,再去收集關於韓岡的信息,如此一來,軍器庫一案便浮出水面。

以王韶的眼力和老道,當然不會被表面的文章所蒙蔽。穿過書寫在文牘上的迷霧,韓岡自從離家入城後的一番作為,王韶已是了若指掌。身處絕境之中,竟然能在一夜之間,連殺三人,以至於翻盤獲勝,逼死仇家。除此之外,兩個原本是陳舉一方的庫兵,也不知韓岡是如何向他們稱述利害,加以說服,讓他們死心塌地地拋棄陳舉,在案發之後,毫不動搖地站在韓岡這一邊。

“殺伐果斷,臨陣勇決,又有蘇張之辯。這韓三,論性子論勇武論才智,當不輸舊年治蜀的張乖崖!”這是當日,王韶了解到了軍器庫一案的內情後,對王厚所說的一番話。

張乖崖,是太宗、真宗朝的名臣,乖崖是自號,本名是張詠。張乖崖以劍術聞名於世,據傳言他少年遊學時曾誤入黑店。當店家要謀害他的時候,他拔劍斬盡店主一家老小,又放火燒屋,弄出了個無頭的滅門公案來。

而他為崇陽令,崇陽縣看管錢庫的庫吏偷了庫中一枚錢幣,張乖崖意欲杖責,而為庫吏所詬罵。張乖崖不說二話,直接批了判詞“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便親手一劍將其斬殺,那絕對是豪俠的性子,即便放在俠客遍地的兩漢,也不輸人多少。而韓岡殺人不眨眼的脾氣,與張乖崖比起來,也相差仿佛。

“如果此子能考個進士出身,說不定日後又是一位名臣。”這是王韶現在說的,只看韓岡病愈後,短短兩個月間的一番作為,他的確有這份能耐。

韓岡如此人才,王韶當然想收歸門下。但兒子王厚不爭氣,被韓岡誑得五體投地。如果這種情況下把韓岡招來,那就不是門客就能安撫得下,少說也要個官身才夠。驢子還沒開始拉磨,就給他吃飽草料,如此蠢事,王韶不願去做。

只在伏羌北門匆匆一會,韓岡過於鋒銳的眉眼,已經給王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由心生,韓岡裝出再多的謙恭平和,也掩飾不住心中的狂傲。所以王韶打算先磨一磨韓秀才的脾氣和傲氣,讓他不敢奢求太高,再清理掉害過他的仇家,讓他別無後顧之憂。這一打一拉,想來韓岡也該俯首帖耳。如果日後他辦事得力,便薦舉他為官,如果是言過其實的廢物的話,也可以趕走了事。

王韶的盤算很精巧,劇本寫得也很好,但他忘了韓岡雖算不上大牌,卻也沒有照著劇本演出的義務。王韶更沒料到,韓岡還有著自己編寫劇本的能力。

誰能想得到呢?韓岡到甘谷城不過數日,就能作出張守約可以名正言順薦舉他的功績?!

“置錐於囊,如何不脫穎而出?”王韶嘆著自家的天真,對王厚道,“二哥兒,明日你隨我去甘谷!”

注1:王韶正八品的品級看似很低,但北宋官制中,高品官員其實數量很少,低品官員也能任高官,許多時候,正六品就能擔任宰相。再舉個例子,比如縣令俗稱的七品芝麻官,但在北宋,知縣一職基本上都是從八品的京官,到了正七品,知州都能擔任了。關於北宋官制,俺會在後文中慢慢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