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二)(第2/2頁)

“子純,”李師中喚起王韶的表字,親熱得就像叫著自己的老友,“你還是覺得該慎重起見?”

王韶不上當,“出兵與否,經略一言可決。但未慮勝,先慮敗,夫廟算多者恒為勝。如今只是廟算而已,還要問問在座各位的意見。”

“子純說的是。”李師中遂一個個地問起僚屬們的意見,而他們見解,無外乎謹慎行事和大膽用兵兩種看法。最後也就竇舜卿還沒發言,只是看他花白的雙眉下,一對眼睛緊閉著,讓人覺得他的意見有不如無。

“好了,”李師中最後總結陳詞,“皇城是要立刻出兵,王子純則是覺得要謹慎一些……”

“不,”王韶突然打斷李師中的話:“經略誤會了。職部倒是同意向鈐轄的意見,平亂以速戰速決為上,但必須要防備好木征。”

聽見王韶支持自己,向寶先是愣了一下。然後滿不在乎地笑道:“木征小兒輩,不足慮。即便他敢來插手兩部之事,我也能讓他丟盔棄甲而走。”

王韶當即反對:“真的要出兵,對付兩部倒不需要鈐轄出馬,牛刀殺雞反為不美。不如鈐轄領軍屯於永寧,以防備木征。古渭寨本有三千軍,且西路都巡檢劉昌祚素有威名,讓他直接帶兵去壓服兩部,也就足夠了。”

“劉昌祚只箭射得好,一勇之夫,怕不如木征心機多。”竇舜卿今天第一次開口,在座一齊心道,原來他沒睡著啊。

“不然,劉昌祚久歷兵事,勇武智計皆為長才。木征不過一蕃人,如何跟我軍大將相提並論?”

“老夫看他倒是尋常。”竇舜卿慢悠悠地說著。

秦州以西的蕃部,本歸王韶、向寶兩人統管,論地位,向寶一路都鈐轄,當然在王韶之上。但放到蕃部這件事上,王韶的提舉要比向寶的管勾高上一級,換句話說,在秦州西路蕃部事務上,王韶的話語權是要高於向寶的。但竇舜卿位高權重,他的話,分量猶在向寶、王韶之上。

“那此事就交予皇城了。”向寶的本官是皇城使,李師中不知因為什麽原因,一直拿向寶的本官稱呼他,而不是鈐轄差遣,“最近西賊在環慶蠢蠢欲動,慶州的李復圭又是個好大喜功的性子,那裏可能要出些亂子。秦州的兵要防著,一人一馬都不能動。”

李師中以好大言著稱,也就是一個大嘴巴,說起臨路帥臣,一點也不避諱。在座的都在想,這話傳到環慶經略使李復圭耳裏,恐怕秦鳳、環慶兩路就要打起嘴仗來了。

李師中從不在乎這些,說完秦州不能調兵,繼續道:“甘谷城要防賊,伏羌城又要支持甘谷,都不能輕動。本經略能給皇城的,就只有永寧、古渭二寨中的兵馬。不過皇城還是管勾西路蕃部,有需要時可以征調周圍諸部兵馬。”

向寶耐著性子聽著李師中絮絮叨叨地說了一通,只聽到最後幾句,聞之大喜。他一直能盼著出兵。

“不過,”李師中給出兵加上前提,“必須確認木征開始匡助托碩部時才可動手。如果只是兩部相爭,由得他們自去。本經略會傳令緣邊各部,讓他們不得插手托碩隆博兩部之事。如有蕃部敢違我帥命,本經略自會遣人理會。”

不得不說,李師中做事還是有些分寸,不是按照向寶的意見,將兩個鬥氣的蕃部一齊處置,也不讓他立刻動手,而是等待木征的行動。

向寶對此略略有些不滿,但還是上前接令:“末將遵命。”

“對了。”李師中像是突然想起一件事,“韓岡不是精通軍中醫術嗎?他在本路軍中也頗有些名氣,有他隨軍,應該能稍稍安定軍中人心。正好這也是韓岡的職司,就讓他跟著向皇城一起去古渭。”

“韓岡今天病了,恐怕近日無法隨軍同行。”王韶為韓岡開脫,不然他進了向寶帳下。向寶只要動動嘴,就能將他治了罪。

“那就請他抱病出征。”李師中的決定毫不動搖,“為國豈敢惜身,相信韓玉昆有這份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