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 臥薪三載終逢春(下)(第2/2頁)

韓岡笑道;“是差了點,但緩急間,也找不到更好的人選。”

“三千帳蕃部部眾,當在一萬五千到兩萬口上下。而六部殘余的三千帳就只有八千口,幾乎都是精壯。”劉昌祚接口說道。秦州西路都巡檢精明強幹一如往昔。

且有消息稱,因為他在甘谷城的功績,以及留下的威望。大約只能在秦州軍中擠進前十的劉昌祚,即將跳過排在他前面的幾位武官,接任張守約留下的位置——秦鳳路兵馬都監兼甘谷城主。但他現在還只是一個都巡檢,兼著古渭知寨一職。

“有這八千精壯充實進部眾,納芝臨占部的實力又上了一個档次。至少可以在俞龍珂和瞎藥中間,做個左右搖晃的不倒翁了。俞龍珂勢強,就與瞎藥結盟,俞龍珂示弱,就反過來跟瞎藥為敵。相信此事張香兒能做到。”

韓岡如此說著,王韶、高遵裕和劉昌祚都一個個都點著頭。

無論是大宋,還是王韶本人,都不會容許青渭一帶由青唐部一家獨大。可官軍要保持超然的姿態,對蕃部內部的紛爭盡量要做到不偏不倚,這一點,是天子和王安石都耳提面命過的。所以就必須另外找一家過來。一直對朝廷恭順有加,軍令不敢稍違的納芝臨占便被挑選上了。

盡管如今青唐部接近於分裂的態勢,俞龍珂和瞎藥的實力相近,在他們中間便形成了一個平衡,但這種均勢並不穩定,隨時可能打破。為了避免俞龍珂兩兄弟,在蕃部中就必須有一支可以平衡他們兩人的力量。

王厚突然提議道:“必要時還可以推動青唐部分家,分成兩個部族。瞎藥不是想當族長嗎,這下也可以如願以償了。兩部對峙,當會為了博取朝廷支持而努力賣命,可以省掉朝廷多少事。”

“多此一舉!”王韶毫不客氣地批評者自己的兒子,“維持現狀就可以了。俞龍珂和瞎藥名義上是一家,實則已經分成了兩部。俞龍珂占著名分,但有智有勇的瞎藥更得青唐部人心,本已是分裂之局,由張香兒維持兩部穩定,並不需要你多事。”

“可張香兒和他的納芝臨占實在讓人放心不下。”王厚爭辯著。無論戶口、地盤、財富還是軍力,納芝臨占都不占上風,而差得最遠,就是張香兒。他的才智決斷跟俞龍珂和瞎藥比起來,實在差太遠了。

“也不是全指望他。”韓岡跟王厚一樣,都有些看不起張香兒,不會把希望放在他身上,“要維持青渭穩定,光靠蕃人是不夠的,至少還要有漢人插一手。古渭寨中的士兵難以維持。招民屯田是唯一的解決之道。”

“韓撫勾,這樣做倒是不錯,但無論屯田還是市易,本金都是少不了的。不知李經略會不會批下來?”因為跟竇舜卿不合,劉昌祚幾乎算是投進了王韶這一派,不過他耳目局限於邊地軍寨中,對秦州城內的變局卻是不甚了了,卻為王韶的行動擔心著。

“不用理他,他什麽都做不了了!”靠著托碩、古渭兩次大捷而來的軍功,又不再需要顧忌李師中、竇舜卿他們的掣肘,王韶說話的底氣也足了許多。神采飛揚,神清氣爽,宛如春天到了身邊。

劉昌祚聽著王韶的狂言,便有點發怔。韓岡向一頭霧水的都巡檢解釋道:“向鈐轄已經要回京修養,竇副總管則是被他的孫子連累,這兩件事,相信都巡是知道的。而李經略,天子本就有將他替換的意思,他在秦州的時間應該也留不長了。”

王中正笑了一下。他前日就已經王韶和李師中之間緊張的關系和宮宴上發生的事,用急腳遞傳回京中。如果天子真的寵信王韶,必然會將李師中調走。

“總管、副總管、鈐轄若是一下子都換了,軍中怕是會有些不穩。”劉昌祚也是在官場上浸淫多年,一眼就看出了問題所在,“為了鎮服軍中,也許官家會派個厲害人物來秦州。”

王韶哈哈笑道:“再怎麽樣,總不會比李師中他們三個同氣連枝時的情況更差。而且天子肯定會選個支持開邊之策的知州來。”

半個月後,消息從京中傳來。繼向寶卸職回京,竇舜卿奉旨詣闕之後,李師中因此前阻撓開邊的舊事被翻了出來,因他秦州荒田數目前後述說不一,被按了個奏報反復的罪名,責降一官,又調離秦州,至淮南東路的舒州擔任知州去了。

至於新任的秦州知州、秦鳳路經略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的身份也傳來了,其人姓郭名逵。

看著王韶突然蒼白起來的臉,韓岡突然有了一點因荒謬而極度想笑的感覺,“真的不比李師中他們三人都在秦州的時候更差嗎?”

這春天可真短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