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九)(第2/2頁)

高遵裕搖頭嘆氣,:“渭水邊的屍首還沒被烏鴉吃光呢,想不到又有不怕死的來了。”

……

李德新陪著韓岡在各間病房中巡視著。每一間病房過去都是一棟營房。幾天過去了,秦州內外的軍中傷病,都已經轉移了過來,人數有百多人。送來的傷病員按照病症不同,被分派到不同的病房中。

這些傷病看到韓岡,只要能起身的,便是紛紛起來向韓岡行禮,有的甚至是跪下來叩拜。韓岡看這架勢,再看他們臉上的虔誠,心中也不知是該喜還是該憂,他藥王弟子的身份在民間當真是被坐實了。

被人當著廟裏土木偶像拜著,韓岡只覺得麻煩,繞了一圈後就匆匆回去了。不過回去之前,還找了仇一聞商量了一下,如何用最短的時間培養出合格的軍中急救人才。

——郭逵已經同意了韓岡建議。打算在秦州軍中選拔衛生員,不過因為郭逵聽著不順耳,卻把名字改了,改稱醫工。在郭逵報請朝廷批準的奏文中,聲明要在每一個百人都,都置拯危急醫工一員,專司戰地急救,俸祿比照隊正。

郭逵在巡視療養院的第二天,便上書朝中。不論是秦州療養院上,還是在隨軍醫工之事上,他比韓岡都顯得還要急切。這絕對不會是拉攏韓岡的手段,以郭逵的身份,真要拉攏人,絕不至於做到這般地步。

只是郭逵的目的雖然不是為了拉攏韓岡,卻不代表他沒有一石二鳥的想法。他做的事,都是對韓岡的支持,確信韓岡會對此感激萬分。

不過韓岡見到郭逵時,卻向他辭行:“秦州事已畢,療養院中下官已經安排好了,有仇一聞主管,李德新輔佐,院中諸事可保無憂。古渭那邊的事下官已經耽擱了太久了,不便再拖延,過兩天下官就想去古渭。”

韓岡在漸漸變得冰冷起來的眼神中,保持著謙虛恭謹的微笑。而他將郭逵的好意三番兩次的拒絕,對於可能招致的憤怒,韓岡早有了心理準備。拒絕上位者的好意,帶來的可不是灑脫一笑,往往就是毫不留情的打壓,正所謂敬酒不吃吃罰酒。

郭逵如冰刀一般的視線漸漸緩和下來,在他臉上已經看不到半點怒氣。他微笑著:“該去的,當以公事為重……不知玉昆你什麽時候回來?你是管勾秦鳳路傷病事,路中有五州一軍,寨堡數百,可不止是秦州一地。”

韓岡明白郭逵已經有了讓他無暇在古渭寨久留的想法,只是他自有主張,“有秦州、甘谷、古渭三個樣板在,各地依樣畫葫蘆即可……只是這事還要勞煩太尉說上一句。”

“本帥說一句就夠了嗎?”

“秦州有太尉坐鎮,是秦州上下的福氣……非太尉威名,不足以震懾眾軍。”韓岡說著最後一句,聲音有點意味深長,似有隱義。郭逵聽了,臉色漸漸有了變化。

“大哥兒,你怎麽看?”韓岡離開後,郭逵問著自己兒子對韓岡的看法。

郭忠孝道:“韓岡為朝廷效力,非與大人為敵。合則來,不合則去,沒有大不了的。”

郭逵暗嘆著,自家的兒子是有些書呆子氣,在程顥程頤那裏都學傻了。不過話說回來,兒子性格寬厚,總比因睚眥之怨便記恨一輩子的小人要強。

郭逵也沒心思跟韓岡過不去,韓岡的話兒子聽不出來,但他是聽得分明,道:“托碩、古渭兩役,皆是蕃人出力廝殺,王韶即未廝殺陣上,又未運籌帷幄,不過是說動了蕃部,讓他們出戰,自己在城中等結果罷了。但木征不同,手綰十萬大軍,光靠蕃人根本無力與其拮抗,不出動官軍是不可能的。王韶要掌著他的緣邊安撫司,就由他去好了。但河州不可能不打,只要動手,這統領全軍的帥位,可不是區區一個緣邊安撫司能接得下來。”

“大人意思是?”

“戰事展開的越大,為父領軍的機會就越大。若是一次出動個三五萬兵,除了為父,誰能鎮壓得住?我也是盼著王韶能在古渭早日功成,打好根基……”停了一下,他嘆道:“韓玉昆可真是個聰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