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三)(第2/2頁)

王韶皺起眉來,難怪韓岡不想當著外人說。傅勍、王舜臣他們偷雞摸狗的事未免也太丟人,一個個都是起居有體、親衛環繞的官人了,怎麽還做這等雞鳴狗盜的事。可為幾十斤酒,也不方便責罰他們。他正要說些什麽,忍耐不住的王厚站了出來,把方才韓岡的提議向父親說了。

王厚最後沉聲說著,“通遠軍別的不多,就是精兵強將多。就算不在軍籍中的保甲中人,拉出來也都是能上陣的精銳。挑選起選鋒來,比起其他幾路,只會嫌挑選的余地太大,不怕會挑不出人!”

王厚期待的眼神看著父親,可王韶卻是搖了搖頭。

“大人!選鋒一軍,諸路皆備。可見上陣時實有大用。為何不同意?!”

“不是不同意。”王韶安然地笑著,“你們不說,我也是準備要做的。只是領軍的人選難定,高公綽不在,這時候我不與他商量下令挑選選鋒,保不準他心中會有芥蒂。”

王厚欲言又止,而韓岡在旁勸道,“高安撫已經走了一個半月,算時間,該是和王中正一起回來。權且稍等一等,也沒幾天了。”

安撫下王厚,韓岡又轉過來,“安撫,高安撫不在,挑選將校主持選鋒的確不便,不過下面的士卒挑選一下應該沒問題。士卒先定下來,等高安撫回來就決定領軍的人選。這樣也好讓本司選鋒趕上出兵的時間。”

王韶略作思忖,點頭首肯:“也好……這事我會交給苗授去做,明天我會知會他的,你們就不要管了。”

韓岡從正廳中告辭出來,王厚則被留在了裏面。

姚兕新近抵達通遠,按道理該為他舉行接風宴。可接下來的十幾天,援軍將會一支接著一支的抵達,要是來了一家,就辦一次接風宴,王韶口袋裏的幾千貫公使錢轉眼就會給翻得底朝天。所以是先辦一下簡單的家宴,等到全軍集齊,誓師出兵之前,才會把眾將聚在一處,將接風洗塵的事一起辦了——既然是家宴,當然交給了王厚去措辦,韓岡也就沒必要插手。

走在韓岡猶在想著王韶的決定。看起來王韶對高遵裕還很是尊重,怕他心中暗生芥蒂,連選鋒士卒的挑選都是交給高遵裕一派的苗授。

不過王韶這樣做得也對,換做是自己也是會如此去做。

迎面走來的幾個胥吏,看到韓岡過來,連忙退到一邊行禮。韓岡心不在焉地沖他們點點頭,仍在心中暗贊王韶的老於世故:

現在把選鋒軍卒的挑選之權交給苗授,等著高遵裕他回來,就不得不投桃報李,不去跟王韶爭奪率領選鋒的將校的人選歸屬。這等輕描淡寫就把主動權掌握在手中的手段,還是在韓岡提議後的一轉眼間就冒了出來,現在想想,還真是讓人佩服。

回到自己的公廳,幾個屬吏連忙迎上來,服侍他坐下。韓岡端著他們奉上來的熱茶,隨手翻著擺在案頭上的公文,都沒什麽大事。有關出兵的一應事宜,全都已經籌劃好,不會臨陣慌了手腳。而且現在才來了姚兕一家,更不用擔心會突然出些個亂子,讓人措手不及。

身無余事,韓岡一口口地啜著雪白的茶湯,在緩緩升騰起的水汽中,想著即將到來的戰事。

說起來,今次出兵規模的確不小。通遠軍原有的五千兵馬,去除留守的駐軍,仍要出動三千以上,加上兩路派來的六千左右的援軍,總數接近一萬——都是上陣廝殺的隊伍,而不是,尋常連民夫一起算進來的號稱人數。

如此軍力,要擊破武勝軍的吐蕃人應當不難。但就跟羅兀城一樣,要長久地穩守住臨洮,卻是很有些麻煩。要想保住臨洮,控制住洮水流域。在武勝軍少說也要駐守上四五千士兵,同時還要在幾處關鍵的戰略地點安置下城寨。這就需要征發大量的民夫來運送糧草、修築城防。可屯田之事事關通遠軍日後的發展,也不能就此耽擱,在今年冬天還要組織開辟渠道,人力不能隨意抽調。

人力、糧食,兩樁事困擾著通遠軍的發展,相對而言,反倒是戰爭就顯得不是那麽麻煩了。

手扶著溫熱的茶盞,他暗自嘆著:知易行難,要把一件事做好,當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