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七)(第2/2頁)

兩座高約兩丈的重型霹靂砲,宛如一對擁有修長手臂的巨人,矗立在營寨大門處不遠的兩座台地之上——三座營門左近,都架設了兩架霹靂砲,以作護衛——霹靂砲依然笨重,可比起舊時的行炮車,現在的霹靂砲需要的人員,還是少了許多。

工匠們分作兩隊,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準備。在來襲蕃人抵達之前的小半個時辰之間,韓岡已經讓人把此戰需要使用的炮彈全都搬運了出來,安放在霹靂砲旁。

不僅僅是滾圓的石彈,還有泥彈、碎石彈,以及近似於化學武器的毒煙球。如果是城墻的話,重達三五十斤的巨石炮彈的確管用,但遇上了奮勇的敵群,碎石、泥塊反而比巨石更加有效。

工匠們對霹靂砲的操作十分的熟練,搬運炮彈、計算距離、調整配重。轉眼之間,兩聲呼哨若有若無地滑進耳中,安放好炮彈的投石車就揮舞起長臂。呼的聲響,兩點黑影飛向空中。

劃著完美的拋物線,兩枚泥彈從天而落,在營柵外人群中猛然濺開。

吐蕃蕃騎蜂擁在營寨之外,外圍的射擊著宋軍的神臂弓手,而內側的蕃人,則正設法砍開柵欄,沖進營中。混戰中,無人有暇擡頭向天空看上一眼。直到砰砰的兩聲悶響,無數硬邦邦的泥石碎片劈頭蓋臉的砸來,騎手痛叫,戰馬嘶鳴,他們才驚覺宋人還有更勝神臂弓一籌的神兵利器。

今次所使用的泥彈有二十五斤上下,確切的重量使得炮組在計算落點時,只要調整配重就能大略地接近目標。泥彈的威力並不算大,兩發炮彈,只有一個不幸站在落點位置上的蕃騎,被連人帶馬砸得筋骨節節而斷。可四濺的泥片,也在敵群中造成了一片混亂。而從空中飛來的重物,在精神上更是給了蕃人不小的震撼。在沖營之前,還要擡頭看一看,這給他們一往無前的決心,壓上了幾分躊躇。

泥彈僅是試射,緊隨其後的第二發便是換成了碎石彈。外面用繩索編織起來的羅網,羅網之中裏面則塞滿了碎石,鼓鼓囊囊的,就是一個球狀的包裹。

新型的投石車,發射速度快得驚人,接近於單兵使用的神臂弓,比起八牛弩要快,比起舊時的行炮車更是快了許多。兩枚泥彈在敵群中砸出來的兩片空地,還沒有給重新整隊沖鋒上來的蕃騎所掩蓋,下一輪炮擊便已經到來。

炮車之下,兩聲呼哨一前一後。修長的七稍弓臂像是彈起的柳枝,倏爾一揚,兩具霹靂砲同時發射。碎石網兜飛舞在空中。砸向了營柵前的敵軍。比前一次的落點略近,卻仍是準確地落在了擁擠的蕃騎之中。

被一條條繩索緊緊綁紮起來的包裹,在落地時猛然炸開。碎石飛濺,不同於之前的泥片,殺傷力強了十倍有余。堅硬的石子,比起幹硬後的泥片更為致命,砸得頭破血流,而戰馬也同樣被砸傷了許多。連蹦帶跳,將背上的騎手都拋下來許多。

碎石彈的作用不僅僅是殺傷,同時也打亂了吐蕃人攻擊的節奏。以落點為圓心,大約五六丈的範圍中,一片亂象。而更遠處,被幹擾到的騎手和戰馬,也都在一時間失去了攻擊的能力。守軍射手們的歡呼聲隨之騰起,乘機上弦射擊,將已經混亂不堪的敵軍,射得更為混亂。

兵敗如山倒,陣腳一亂,想在敵前整頓起來,除非精銳方能為之。吐蕃人並沒有這個能耐,變得像沒頭蒼蠅一樣盲動著。

“差不多了。”韓岡突然出聲,沒等王中正追問,像是在呼應一般,撤退的號角此時從敵軍後方響起。

蕃騎如潮水般退去,領軍的蕃將也終於放棄了一舉破城的奢望,將己方騎兵回收,似是要整頓後再行出擊。

“蕃賊會不會就這麽退了?”王中正滿懷希望地問著。

“吐蕃人並不愚蠢,在營外撤退時,還不忘把屍體拖走,可見士氣仍在。不過他們咬著渭源不放……這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