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余雪(三)(第2/2頁)

王韶擺了擺手,示意韓岡坐下,自己坐到韓岡對面,對著火爐烘著手,說道:“文彥博去了河陽。”

“陛下還是放他走了?!”

王韶點了點,“臨走時還升了司空和河東節度使……這已經是使相了。”

北宋的職官表中,並沒有宰相這個名號,但許多官職都可指代宰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自不必說,此是政事堂中真宰相才有的職銜。而侍中、司空這些名號,也可說是宰相,只是沒有實職。一個宰相的頭銜,加上節度使的加銜,便是使相,班列位置猶在宰相之上,但基本上都是元老重臣被清出朝堂後,給的安慰獎。

“文相公沒有自請致仕嗎?”韓岡問著,前面的範鎮、富弼,被趕出朝堂後,可都是陸續告老了。文彥博也都六十多往七十走了,今次被請出廟堂,脾氣大點的就該順便就把告老的折子上了。

王韶搖了搖頭,王安石給他的信中可沒有寫:“韓稚圭【韓琦】沒告老,而富彥國【富弼】也是先判了一任汝州之後才求退的。文彥博大概還要再等幾年,說不定還能再起復。”

“文相公當真是老而彌堅!”韓岡由衷地感嘆著,文彥博在朝堂上與新黨鬥了幾年,也算是勞心勞力了,如今出外後,還打著東山再起的主意,這份韌性,就值得他們這些小輩好好學習。

“玉昆你今次能晉身朝官,也多虧了沒有文寬夫的阻撓。”

韓岡笑道:“說得也是。”

經此武勝一戰,王韶繼續升官,高遵裕繼續升官,今次出戰的眾官、眾將,人人得受天霖。而韓岡也終於脫離了有功不賞的厄運,先因功擢為安化軍節度判官,然後,以天子特旨轉官。因為節度判官是選人的最高一級,一旦轉官,就不是京官,而是朝官。

選人和京官在名義上是平級的,只是任官的位置不同而已,所以在轉官時,高階的選人並不會轉到低品的京官上去。而是晉上一階,升到更高一級的京官上去。只是到了最高階的節度判官這一級,京官中並沒有更高一階的官銜對應,便直接轉為正八品的朝官。

——正八品的太子中允,也就是朝官的最末一級。

這是王韶兩年前擔任秦鳳經略司機宜文字時的職銜,現在韓岡都坐上了。

但韓岡如今的職位並不在當初的王韶之下,他如今同樣也是經略安撫司的機宜文字——新成立的熙河路——同時又是改名鞏州的通遠軍的通判,也就是留在隴西縣,而不是王韶之前推舉他的武勝軍。

前幾天,從京城傳來的封賞,與王韶、韓岡他們預計的完全不同。

韓岡曾經以為朝廷對武勝軍的處置,是改個名字而已。好一點的情況是維持軍一級的建制,差一點的,大概就是改成城或者寨,隸屬通遠,相當於縣的編制。

王韶希望韓岡能主持改編後的邊地大城,就是讓他能夠依靠這個任命而順利轉官。

但實際情況卻讓人出乎意料,朝廷對武勝軍的處置竟是升為州——熙州。而原來的通遠軍,也升為州——鞏州。

“大概是捷報上說得太過了一點。”王韶在拿到詔書後,私下裏對韓岡這麽說著。

官軍在洮水邊的實際控制區,其實只有臨洮周邊的一小塊,以南關堡、北關堡為界限,而西面僅僅是攻破了木征打造的營寨,貼著洮水築下了一座小寨。洮西大部分地區還在木征手中。至於武勝北方,包約正跟禹臧家的軍隊,互相清理親附對方的蕃部,打得一團亂。

但在呈給朝廷的捷報中,卻把這些用春秋筆法輕輕掩過。

所以新設立的經略安撫司,便是熙河經略安撫司,也就是以改稱熙州的武勝軍為核心,且把還沒奪下來的河州,都算了進來。

這個名字的用意,就是絕不容許失敗。一旦河州攻取不下,朝廷的臉面便要丟盡,而熙河經略司也不會有好下場。

“玉昆,這鞏州之事可就要靠你了。”王韶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