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萬眾襲遠似火焚(十二)(第2/2頁)

“董氈還是禹臧?”趙隆問道。

“董氈已經出兵相助……領軍之人都打探清楚了,是青誼結鬼章。”韓岡說著,眼睛轉向王韶背後的智緣。

智緣會意,出來介紹道:“他是鬼章部的新任族長,貧僧曾見過他一次,不是個簡單的人物。”

“一起提防起來就是了。”高遵裕不在意地說著。

“糧秣可能供給得上?珂諾堡的貯備是不是夠用?”

珂諾堡將是即隴西、狄道之後的第三個中轉站,比起沿途的兵站,其地位更為重要。所以宋軍在攻下了珂諾堡後,又花了近半個月的時間,來向堡中運送糧秣軍資,以用來準備河州前線的需用。這是所有熙河將校都知道的。王舜臣為人外粗內細,軍事之中,他最關心的就是後勤。

“眼下珂諾堡中糧秣軍需都已逐漸齊備,大可放心。”

“安全呢?”

這下是苗授的兒子苗履代韓岡回答,他是負責珂諾堡的守衛工作:“這幾天還找出了三處暗道,都填埋了起來,堡中的安全不用擔心。論起土木之事,蕃人拍馬也趕不上我們漢人。”

“秦鳳、涇原兩軍的情況呢?”王舜臣繼續問著。

“五千秦鳳軍後天就能抵達珂諾堡,而涇原軍昨日已經抵達了狄道,正待經略的命令。”

一個個疑問都得到了滿意的回答,眾將的心中漸漸地湧起了必勝的信念。

“各路兵馬都已經準備完畢,而我們離河州還有五十裏!”王韶閉起雙眼,轉瞬又猛然睜開,喝道:“就只剩五十裏!”

……

聽著殿下準備外出任官的朝臣說著千篇一律的廢話,趙頊強忍著打哈欠的欲望。

這些日子以來,趙頊都沒有睡好覺。自從下詔同意了熙河路攻打河州之後,他就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到了早間,也自然沒了精神。

趙頊很為熙河擔心。從狄道到河州,超過兩百裏的這一步跨得太遠。加之還要翻山越嶺,與早前的歷次戰事都截然不同。

狄道城離渭源並不算很遠,去年攻打狄道,翻越鳥鼠山,穿過大來谷,幾乎沒有費什麽氣力,也就蕃人偷襲渭源讓人嚇了一跳,但也帶來了讓趙頊喜不自禁的捷報。

但眼下,隨著熙河、秦鳳、涇原三路的三萬精銳一步步地深入蕃人雜居的不毛之地,身後的糧道拖得越來越長,趙頊也不能不為他們的安危擔心。一旦失敗,不知其中有多少人能安然而回。

尤其是前日,聽說王韶急匆匆地提前出兵,更是讓趙頊的心頭蒙上了一層陰影。究竟是為了爭奪功勛,還是如王韶連同捷報一起送到的奏疏中所言,是為了打木征個措手不及。趙頊都不知道哪個更為切合實際。

幸好昨日一並聽到了攻下珂諾堡的消息。熙河路的沙盤模型趙頊不知看過了多少次,重要的寨堡名稱早就在心中滾瓜爛熟。珂諾堡是河州門戶官軍占據了此處,攻打河州的戰事,至少是順利完成了前半段。

另外的一點陰影,就是西夏方面始終沒有反應,橫山的另一側始終靜悄悄的。趙頊甚至覺得就像是夜中行於孤巷之中,總感覺著背後有人,只是回頭看時,卻是空空蕩蕩。少年時,趙頊很有過幾次這樣的經歷,現在想起來,失笑之余,依然還有些心頭發毛。

“黨項人真的會坐視嗎?”他憂心不已。

……

興慶府的宮室森嚴。

朝臣皆已退去,秉常也被帶進了後殿,偌大的宮室中只有梁氏兄妹一坐一立。

“聽說河州打起來了?”梁氏端坐著,並不賜兄長坐下。

“是。”梁乙埋低頭。由於羅兀之戰的損兵折將,這些年來兄妹兩人的注意力一直放在國內,但並不代表他不關心周圍的變故,“昨日蘭州禹臧來報,宋軍出兵號稱十萬,實際亦至少超過兩萬,由王韶親領,目標正是河州。”

“木征能不能抵擋得了?”

“恐怕很難。”

“董氈會不會助他?”

“……不會全力。”

“東朝咄咄逼人,今天打下了河州,明天就該是蘭州了……”梁氏黯然一嘆,“大哥,你說該怎麽辦?”

“禹臧花麻已經準備出兵援助木征,暫時交由他處置……而且這個時候,我也不方便離開興慶府。”

梁乙埋暫時不能離開京城,他必須再坐鎮一段時間。經過了一年的大清洗,在興靈一帶,梁氏兄妹的控制力的確是增強了許多,但眼下興慶府中的穩定,還是少不了他來維持。

梁氏沉默良久,“那就速將仁多零丁招進京來吧,我想聽聽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