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月滿完舊諾(下)(第2/2頁)

……

九月十五,是韓岡納妾的日子。

隴西城中,現在都知道韓岡新近要納的妾室,本來是韓家的童養媳,幾乎是當女兒在養。她侍奉了韓家父母近十年,最後被韓岡納為妾室。憑著這份苦勞,今次操辦一下也不為過。

韓岡還沒有娶妻,就納了三個妾室,而且還有了兒女。從禮法上說,當然不合規矩。只是一般的大戶人家的子弟,基本上都是如此。十三四歲時,就跟通房丫頭,十四十五就有了子女也有很多。世風如此,都是當成了尋常之事。沒人向韓岡提出不對,韓岡也不覺得不對。

若是有人因為此事,而收起了結親的念頭,對韓岡而言,也不是多讓人遺憾的事。

賀禮堆滿了韓家的堂屋。官家錢明亮,帶著兩個識字會算的下人,將禮物一件件地登記造冊,並對照著禮單,看看有無差錯。

錢明亮已經寫到了手軟,馮從義在旁饒了一圈回來,慶幸自己不用再像過去,為姨媽家來抄寫禮單。他對韓岡笑道:“今次送來給哥哥的禮,可要比別人家娶妻都要多多了。”

韓岡一笑。這是在說苗履。苗授的兒子苗履前些日剛剛娶妻,韓岡還送上了份厚禮。但從他眼下收到的禮物來看,的確要比苗履多上許多。

“只是成、劉、李那幾家有些難過了。他們開始聽到三哥納妾,就眼巴巴地跑過來送禮的。現在連份席面都不能給他們……”

“平常那些個秦州商人的禮都不收得,今次收下了,已經是給面子了。怎麽還想上席?!”韓阿李不快地反問著,馮從義不敢再多說話了。

送禮也不是想送就能送的,還得看資格。韓岡置辦家業的本事過人,在熙河路不過三載,就已經是十萬貫的身家。有產業,有田宅,不是那等看到錢就挪不開眼的窮措大。身份不夠,無意結交的,直接就把禮單遞還,在司閽處就給拒了。

其實這也是韓岡為人正直,他一直秉持著人情往來的道理,收下禮,就等於欠下人情,總得還回去,所以不想亂收禮。不像有些官員,收禮肆無忌憚,甚至是不送還要去敲詐勒索一番,想讓他辦事,還要再送錢。

如秦州的商人們,想在韓岡面前混個臉熟都難。除了幾家準備在鞏州種植棉田的秦州豪族的代表,基本上都只能跟馮從義打交道。即便是年節的時候,直接送到韓家門上的禮物,也從來都是不收的。

現在終於有了個巴結的機會,當然個個趨之若鶩——韓岡雖然要離開熙河,但韓家的根已經紮在了這裏——只是當他們來到隴西城,送上了禮物之後,卻聽說韓家根本沒有大肆操辦的意思。

原本韓岡也是想著要操辦一下的。想在自己離開之前,通過這場納妾之禮,展示一下自己在鞏州的地位和聲望,鎮住一些蠢蠢欲動的家夥。

但韓雲娘本人卻反對了。她不清楚韓岡的私心,但她知道韓岡收周南和素心的時候是什麽樣的情況。輪到自己,舉行儀式已經是很風光了,但若是操辦過甚,總覺得對不起兩個姐姐。

雲娘的反對,韓岡考慮再三,也放棄了之前的想法,還是以家庭和睦為重。至於要鎮服一些藏在暗地裏的小人,也不是沒有別的手段。所以最後他就是請了幾個親近戚裏入席,並沒有開門宴客,有點雷神大雨點小的感覺。

納妾的儀式沒有婚禮的繁瑣,也沒有正式的規則。韓雲娘向韓父韓母行過禮,由韓岡——而不是子女雙全的婦女——挑開蓋頭,再敬過幾個赴宴的親近戚裏的酒,儀式也算是結束了。

韓阿李看著雲娘在自己身前行禮,笑容中,有了幾許安慰。她一直都等著兒子給雲娘一個歸宿,現在也算是完成了一個心願。孫子、孫女都有了,只要再看到兒子娶了正室,那就真的沒有什麽牽掛了。

外廳的酒宴繼續著,王舜臣哈哈大笑的聲音,隔著幾重屋都傳了進來。

雲娘一身桃紅色的婚衣坐在床邊,雙手不安絞著手巾。不知等了多久,終於聽到熟悉的腳步聲。身子微微顫抖了起來,她都等了好幾年了,但臨到頭上,卻是有些害怕起來。

但當更為熟悉的面容出現在眼前,砰砰亂跳的心臟卻漸漸平復,一點點地安心下來,化作了一個絕美的笑容:“三哥哥,你來了……”